四、统治核心的整顿
乾隆帝初即位,由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与鄂尔泰、张廷玉受命辅政, 组成最高的统治核心。乾隆帝亲政后的十多年间,对这个核心势力,逐步整顿,使权力更加集中于皇帝。
允禄、允礼是雍正帝的兄弟,也是宗室中最有威望的亲王。一七三六年
(乾隆元年)三月,乾隆帝因祭堂子(祭天)时,允礼托病不到,削去亲王双俸和护卫。一七三八年(乾隆三年),允礼病死,允禄受命总理事务并任理藩院尚书。乾隆帝察知他与允■子弘皙、允祺子弘■、允祥子弘昌等来往, 指为“私相交结,往来诡密”,于一七三九年(乾隆四年)十月交宗人府审处。弘皙革去亲王,弘■永远圈禁,弘昌革去贝勒。允禄从宽免革亲王,仍管内务府事,革退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等职及亲王双俸。十二月,弘皙又被告发听信巫术,向妖人询问国事,指为“大逆不道”,永远禁锢。允禄也被罚俸五年,“以示惩儆”(《高宗实录》卷一○六)。辅政两亲王先后失去权势,宗室子孙不敢“私相结纳”了。
乾隆帝即位亲政,复设军机处后,鄂尔泰与张廷玉分任满、汉军机大臣, 总理朝廷大政。鄂尔泰历仕三朝,能文能武,一七三五年(雍正十三年)七月,因办理贵州苗疆事务获罪,解大学士任,削去一等伯爵。乾隆帝即位, 受命为总理事务大臣,授一等子爵。次年,为军机大臣,三等伯。一七三八年(乾隆三年)兼议政大臣。安徽桐城人张廷玉,康熙时曾以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雍正时,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总裁、会典总裁,晋为大学士,草拟皇帝谕旨,深得雍正帝倚信。乾隆帝即位,受命辅政为总理事务大臣。元年,复为大学士、军机大臣。二年,与鄂尔泰同进三等伯。汉人文臣爵至侯伯,为前此所未有。张廷玉以进士出身,得三朝倚任,在朝连膺重任, 并一再充会试考官,成为汉人文臣和文坛的领袖。
乾隆帝即位,倚用鄂、张二老臣辅政,并将雍正帝生前的谕旨入于遗诏, 说:“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朕万年之后,二臣著配享太庙。”朝臣配享太庙,前此如费英东、额亦都等,都是满洲元勋。汉人文臣配享,是历来所不曾有。清朝一代,也只有张廷玉一人。鄂尔泰、张廷玉主持军机处后,权势尤盛。乾隆帝为防范满、汉朝臣结党,屡次申谕饬戒。一七四○年
(乾隆五年)四月,在一个谕旨中说:“而无知之辈,妄行揣摩,如满洲则思依附鄂尔泰,汉人则思依附张廷玉,不独微末之员,即侍郎、尚书中,亦所不免。”“鄂尔泰、张廷玉乃皇考与朕久用之好大臣,众人当成全之,使
之完名令节,永受国恩。”“二臣当更仰体朕心,益加敬谨,以成我君臣际遇之美。”(同上,卷一一四)昭■《啸亭杂录》说:“上习知其弊,故屡降明谕,引宪皇帝(雍正帝)朋党论戒之。”乾隆帝亲自处理朝政,大权独揽,又多次告诫臣工,预防朋党。
鄂尔泰是著名武将,又主持文坛为翰林院掌院学士,主考会试,门下满、汉臣僚甚众。受命辅政,位至尊显。子鄂容安也在一七三六年(乾隆元年), 授任翰林院编修、南书房行走。后转侍读,擢升詹事府詹事。鄂氏一门在朝中权势甚盛。左都御史仲永檀乾隆元年进士,是鄂尔泰主考的门生。乾隆七年十二月被揭发与鄂容安结党营私,将密奏留中事泄露(昭■《啸亭杂录》以此事为刑部侍郎张照诬谮)。乾隆帝说他“依附师门,将密奏密参之事无不预先商酌,暗结党援,排挤不睦之人,情罪甚属重大。”(《清史列传》) 审理此案的王大臣请将鄂尔泰革职拿问,乾隆帝特予宽容,“交部议处,以示薄罚”,仍留原任。鄂容安革职。仲永檀死于狱中。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正月,鄂尔泰因病请解任,有旨慰留。四月病死。
自鄂尔泰获罪后,张廷玉主持军机处,权势益重。早在一七四一年(乾隆六年),左都御史刘统勋即上奏说:“外间舆论,动曰桐城张、姚两姓, 占却半部缙绅。”“今张氏登仕版者,有张廷璐等十九人。姚氏与张氏世姻, 仕宦者,有姚孔振等十三人。”一七四六年(乾隆十一年),乾隆帝因廷玉年老,命其次子张若澄入直南书房,以便扶掖入朝。一七四八年(乾隆十三年),张廷玉以老病乞休,乾隆帝不准。一七四九年(乾隆十四年)冬,再次乞休。乾隆帝不悦,乃许致仕。次日,张廷玉未入朝,只命若澄入谢。乾隆帝大怒,命发旨诘责。张廷玉随即于次日晨入朝谢恩。乾隆帝又怀疑草拟诏旨的汪由敦泄露内情,将汪由敦革职,削去张廷玉伯爵,命以大学士衔休致留京。一七五○年(乾隆十五年),张廷玉疏请南还,乾隆帝更怒,严加斥责。张廷玉疏请治罪。一七五五年(乾隆二十年)四月病死,年八十。仍命配享太庙。
张廷玉在乾隆朝,执政十余年。作为汉人文臣的领袖和代表,权位至于极盛。乾隆帝倚用汉人文臣而又时加控制,并一再宣告“满汉均为朕之臣工”, 不得相互歧视。乾隆帝即位后约二十年间,满汉大臣之间并未出现严重的朋党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