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林爽文领导的农民起义
一七八六年(乾隆五十一年),台湾彰化县爆发了林爽文领导的农民起义。
林爽文原籍福建漳州平和,一七七三年(乾隆三十八年)随父渡台,居住在彰化县的大里杙庄。一七八三年(乾隆四十八年),他的同乡严烟到台湾传布天地会,林爽文应邀入会。此后,便以大里杙为中心,发展会员。一七八五年(乾隆五十年)林爽文被推为主,形成一支反抗官府的强大势力。一七八六年(乾隆五十一年)七月,天地会会员杨光勋、张烈等被逮捕,乘机逃出,至大里杙。台湾知府孙景燧于十月二十七日到彰化,命知县俞峻、副将赫生额、游击耿世文率领兵役四百人,前往镇压。他们行至离大里杙五里的大墩,强迫村民擒献,又焚烧数小村房屋,进行恐吓,当地人民万分愤慨。林爽文遂领导天地会员和当地人民发动武装起义,袭击大墩清营,杀死俞峻、赫生额、耿世文,全歼清军。次日(十一月二十八日)乘胜攻克彰化县城,杀死孙景燧、同知长庚、前同知刘亨基及都司王宗武等清朝官员,出榜安民,称“顺天元年大盟主林,为出榜安民事:本盟主为众兄弟所推,今统雄兵猛士,诛杀贪官,以安百姓。贪官已死,其百姓各自安业,惟藏留官府者死不赦。”(《平台记》)林爽文称盟主大元帅,封杨振国为副元帅, 刘怀清为彰化知县,刘志贤为北路海防同知,王作为征北大将军,王芬为平海大将军。农民起义军获得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迅速发展。十二月六日以后,起义军先后攻克了诸罗、淡水、斗六门、南投、猫雾㘒等地,杀死诸林爽文军令罗知县董启■、淡水同知程峻等,并进攻台湾府城。
林爽文起义后,凤山竹仔港农民庄大田即制造军器,树立南路辅国大元
帅旗,领导数千群众起义。十二月十三日,攻克凤山,杀死知县汤大绅及清军官兵多人。当时,林爽文、庄大田两部号称十万之众,控制了台湾西部的大部分地区。
清廷调遣水师提督、海澄公黄仕简率兵入鹿耳门,陆路提督任承恩统兵进鹿港,副将徐鼎士领兵入北淡水,兵分三路,前往镇压。次年正月初,黄仕简到台湾后,派总兵柴大纪北上反攻诸罗,总兵郝壮猷南下夺取凤山。起义军退出诸罗,阻击郝壮猷的南下。郝军向南走二十里,即遭到起义军的抵抗,屯兵五十日才到凤山。一部分起义军作好埋伏,其余队伍撤出凤山,诱敌进入空城,然后于三月十日里应外合,歼灭清军大半。清游击郑嵩被杀, 郝壮猷狼狈窜回府城。任承恩率兵至鹿港,距大里杙仅四十里,以“兵单难于远捕”为借口,株守鹿港,不敢前进。
清廷下令将黄仕简、任承恩“革职拿问”,调闽浙总督常青为将军,亲往台湾督办军务,以李侍尧署闽浙总督,驻札厦门。又调广东兵四千人、浙江兵三千人、满洲兵一千人,命江南提督蓝元枚和福州将军恒瑞为参赞,分别赴台,协助常青。常青抵台后,在离府城十里的地方遇到起义军,刚一交战,就战栗不能举鞭,大呼“贼砍老子头矣!”策马逃遁。主帅如此,官兵更是望风落胆,退入城中,向朝廷请求增兵。
诸罗位于台西中部,是台湾府城的屏障和台湾的财赋之区,沟通南北的枢纽。对于起义军和清军来说,诸罗都是必争之地。一七八七年(乾隆五十二年)六月,林爽文率领起义军昼夜围攻诸罗,击退了常青从府城派来的三次援军,又攻盐水港、鹿仔港,断绝了诸罗的饷道,粒米不能入城,清军只能抢夺老百姓的地瓜、野菜、油籶充饥。起义军用火箭、火炮猛攻,发布告示,只拿贪官柴大纪、地主头子黄奠邦,对被胁迫的官兵和“义民”(地主武装)一律采取宽大政策。清兵心慌意乱。总兵柴大纪顽固死守,开决河水以阻挡起义军的前进。
乾隆帝将常青、恒瑞撤职,任命协办大学士福康安为将军,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为参赞,率领从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征调的十余万清兵前往台湾。增援清军于十月底在鹿港登岸,十一月八日在◻仔顶、牛稠山两次作战,解诸罗之围。
起义军从诸罗撤退之后,又败于斗六门(今云林县)。林爽文一面在大里杙筑土城高垒,排列巨炮,建栅设卡,和清军对垒;一面派其弟林勇向庄大田求援。林爽文、庄大田两支义军虽曾联合作战,但南北分立,互不统辖。在这紧要关头,庄大田没有给林爽文以必要的援助,使林爽文陷于孤军无援的境地。而敌人方面,福康安一面调官兵移驻水沙连山口,防备义军转入山内高山族地区;一面指挥官兵向大里杙层层围逼。十一月二十四日,起义军与清军决战。赵翼《皇朝武功纪盛》卷四记此战说:“官兵至,贼(起义军) 犹数万出拒,退而复集者数次。既夕,我兵(清军)伏沟坎间,贼万炬来索战,我兵在暗中贼不能见,而我兵视贼则历历可数,发枪箭无不中。贼自知失计,遽灭火复击鼓来攻,我兵又从鼓声处击之,杀死无数。黎明,遂克其城。”起义军在顽强抵抗后,遭到失败。
林爽文在大里杙失利后,得到水里社高山族人民的掩护,率领起义军二千余人据守集集埔。十二月五日,被清军攻陷,林爽文率数十人逃往深山老林,被福康安拣派的“义兵”、“灶丁”于一七八八年(乾隆五十三年)正月初四日捕获。在清军的追迫下,庄大田也节节败退,退到台湾南端的琅峤。
福康安派侍卫乌什哈达率水师由水道绕而阻截,海兰察、鄂辉率清兵由山路逼进,层层围逼。起义军大都壮烈牺牲。一七八八年二月初五日,庄大田被俘。
林爽文领导的农民起义,发展到十余万人,控制了台湾的大部分地区, 与清军战斗达十四个月之久,斗志是顽强的。发动起义时,以天地会做号召, 但未能克服台湾的闽粤居民,以及漳泉居民之间的对立情绪。起义领袖多为漳州人,清军则利用泉州地主武装,以制造起义军内部的不和。农民起义军南北两路,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也削弱了战斗力量。这次起义,震撼了台湾,也震撼了全国。它进一步表明清王朝与各地人民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