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未来学校的理论思考

  1. 未来学校的职能

上面介绍了几种未来学校模式,而具体的学校模式则是多种多样的,尤其在多样化的未来社会中,学校模式将呈现丰富多样的局面,以便适应来自社会、家庭以及个体的各种不同需求。但是无论设计何种具体的学校模式都必须面对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学校为什么服务,即学校的职能何在。未来学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未来学校在创造未来世界的过程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一问题是构建未来学校的首要问题。

近、现代工业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化人才,为促进工业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工业社会在强弓劲弩之末所呈现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使“教育服务于社会”这一概念多少变得有些模糊不清了。传统社会的体制和价值观正面临着挑战,而对学校体系产生过深刻影响的工业社会主导观念有些也已过时。人类第一次处于由于自身发展而造成的困境之中,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征服自然创造世界的神话被打破了,仅仅凭借经济增长造福人类的幻想破灭了,人们正在寻求 21 世纪新的思想方法和观念基础。在新旧交替、瞬息万

变的今日谈论未来学校的职能似乎不合时宜,也无从入手,但面对 20 世纪的

困惑和 21 世纪的曙光,我们并不难从教训和希望中构筑未来教育的思想基石。

人类当前的问题存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间以及人类社会内部的不和谐状态之中。工业高速发展和无限制的技术开发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恶化、能源短缺,而悬殊的贫富差距导致了人际紧张和人际

冲突以及国家之间的对峙,国与国之间的军事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争夺经济利益的反映)又引起了全球核毁灭的危险。于是保护生态环境,裁减军备维持国际和平,消除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的呼声不绝于耳。要解决这些问题, 凭借工业社会原有的制度是无法达到的。印度学者拉查认为

发展是通过一个力的三角形进行的。其中自然规定自由的限度,并指明最佳扩展的方向;技术在需求的一般范围内扩展自由的领域;制度通过技术促进或限制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当代生态危机不是技术发展迅猛的结果,而是一种制度框架应付不了这种危机的结果。

为此,他倡导建立一种能够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的新秩序。要摆脱人类的困境,只有通过建立合理的和谐状态才能达到。协调人、技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技术革命为人类发展提供的广阔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技术开发成为保护而不是破坏自然界生态循环的手段,促使人类与生物圈和睦共处。

因此,教育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变得尤为复杂,一方面未来教育要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迎接知识爆炸和信息剧增的挑战;另一方面未来教育还必须面对人类的问题和困境,用托夫勒的话来说,需要教育儿童在人类自己造成的对人类越来越危险的世界中生存。在创造和谐世界的过程中,教育负有艰巨的任务。学校必须教育下一代正确理解人、技术与环境的关系,教育下一代采取全球的观念分析问题,培养新一代解决人类问题的责任感和积极参与创造新世界的态度。

要完成上述两方面的任务,最终都要落实到人才素质这一问题上。新技术革命需要具有多方面素质的适应性强的人才,社会变革需要富有批判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实际上,无论技术革新还是社会改造需要的都是和谐发展且富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因此未来学校的职能便在于培养富有个性的和谐发展的年轻一代,从而创造公平、人道的和谐发展的社会。

创造和谐的新世界需要一种整体的观念和方法论,在人类与自然、技术与自然、个体与组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中把握世界的整体性,片面发展的个体在如此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面前便会无所适从,找不到开启迷宫的钥匙。只有富有创造性,对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机遇开放的个体才能应付未来社会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因此,未来学校应以恢复人性的教育来创造富有人性的世界。在这一新世界中,不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而且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融洽的,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将真正地造福于人类,造福于人类与环境之间建设性的交互作用。具体的未来学校模式,无论小型化学校、合作学校还是多功能学校,其宗旨都在于重新确认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人地位,把学习者被压抑的主动性和独创性解放出来,培养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样就与传统学校的职能区别开来了(见表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