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性教育改革实验与未来教育研究

第一章 未来社会、未来人和未来教育

“未来并不是一个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这是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的座右铭, 它反映了正在蓬勃兴起的未来研究的宗旨,也为我们开展未来教育研究提供了指导。在飞速变化的今天预测变幻莫测的明天是困难的,但盲目地跨入未来却是危险的。没有准备地步入未知世界不仅会带来迷茫、困惑和畏惧,而且容易使人误入歧途。未来尽管难以确定,但不会凭空出现,它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了解未来,预知未来,规划未来,就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未来。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在创造未来的过程中担负着特殊的使命。未来学家们无论持何种论调,不管积极还是消极,乐观还是悲观,都十分重视教育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他们或者立足于教育的适应性,力求更加充分地发挥教育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或者求助于教育的创造性和人文性,试图通过教育缓解人类面临的种种矛盾,帮助人类走出困境。我们正在步入的新世纪是与过去乃至今日非常不同的世界,风云变幻,日新月异, 既向人们呈现了振奋人心的前景,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隐患和沉重的忧虑。这集中地表现在: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全世界面临着严峻的生态、能源、安全危机以及贫富不均等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面对这种明暗交织的人类前景,未来的教育将作何反应,为创造理想的未来作出什么样的贡献呢?这正是教育的未来研究的中心议题。

目前,现有教育制度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抨击。各界人士纷纷批评说: 当前的教育惰性强,无法适应社会变革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革新性,才能培养勇于创造未来的人才,担负起开创新世纪的重任。但传统学校的保守性、封闭性却严重压抑着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创造潜能的发展。为此,近来世界教育改革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各国都在探索如何更新教育,以响应未来的召唤。这就增强了教育的未来研究的迫切性。

教育的未来研究有三个不同的方面,即可能性、可行性与理想性研究。在可能性上,探讨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趋势:在可行性上,根据现实中的矛盾、发展的趋势以及已有的和可能的条件探讨很可能出现的未来;在理想性上则探讨人类期待出现的未来。教育的未来研究便是要在探讨各种可能性、勾勒理想未来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如何在教育制度、内容、技术、方法、工具以及隐性因素等方面创造可行性,使理想成为现实。在教育领域中,有的教育理想是源远流长的,它们不断地在致力改革的先驱者的尝试和努力中得以继承和发展,只是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无法得到真正的实现。人类目前正处于一个崭新的时期,21 世纪的曙光为教育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锐意创新,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 探索改革之路,创建明日之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教育的未来研究尚属于一个新的领域,我们正处于起步阶段。80 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对未来教育也进行了理论探讨、模式预测以及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未来教育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为此笔者试图聚焦于我国十多年来未来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以世界未来

教育展望为背景,对未来教育模式予以初步的探讨,以“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