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2.1 思维的流畅性

学校

得分题号

A 中学初一(1)

B 中学初一(4)

C 中学初一(3)

B 中学初一(3)

实验学校七年级

某区高一班

1

2.86

2.58

3.93

2.26

5.4

5.47

2

6.75

7.10

6.67

6

9.75

8.5

3

30.62

35.56

27.81

33.31

32.65

30.83

4

1.53

1.29

1.83

1.21

2.55

2.17

5

6

6.17

5.52

6.76

7.5

7.06

6

1.8

1.21

1.42

1.76

2.55

2.28

表 2.2 思维的变通性

学校

得分题号

A 中学初一(1)

B 中学初一(4)

C 中学初一(3)

B 中学初一(1)

实验学校七年级

某区高一班

1

2.42

2.33

3.51

1.77

4.6

5.05

2

1.44

1.75

1.77

1.59

2.4

2.00

3

5.9

5.69

5.37

5.55

5.95

6.05

4

1.47

1.08

1.65

0.98

2.25

2.14

5

2

1.92

2.16

2.16

3.2

5.27

6

1.45

1.13

1.35

1.50

1.85

2.06

以上两项数据是上海市实验学校 84 级学生七年级时与外界四所学校同年龄的初一学生以及同教材的高一学生作发散性思维的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均高于同年龄的四个学校的学生,有的题得分甚至高出一倍;而且与某区高一学生相比,有的题得分也有超出。思维的流畅性与变通性都是反映创造思维的重要特征。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大学学习适应能力很强,学习的后劲较足,思想较正确,遵守纪律,而且善于与同学相处。第二届学生中有一位同学在大学刚满十八岁就被吸收入党;有一位同学在九年级时因父母赴美工作而转学至美国,二年后即在全美数学竞赛中获华盛顿州第一名,获得美国克林顿总统颁发的科学奖和杰出人才奖。

建校以后的近十年中,学生参加国内外、市内外各种竞赛得奖 118 项 260 人次,获奖率达 60%左右。如第六届美国初中数学竞赛三等奖,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市高三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二等奖, 全国少儿笑星小品赛三等奖,上海市戏剧节朗诵专场一等奖等。三年级以上240 多名学生,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有 60 多件,占学生人数的 17%。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实践证明,早期充分地开发儿童少年的智慧潜力,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实验思想和措施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对培养

跨世纪的人才有很大作用。

上海市实验学校进行的教育实验是一项超前性的教育实验,是与学校教育体系改革结合为一体的。它既是教育性的研究活动,又是研究性的教育实践,将实验的理论设想转化为可操作、可检测的教育教学行为,这经历了一个较长期的努力。

  1. 实验的基本思路

恽昭世先生提出的实验操作体系基本思路:

  1. 以教材为中心的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带动教学方法、考试评价、教学管理的全面改革;

  2. 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能力水平与教材、教学的改革相适应,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达到平衡状态;

  3. 实行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发展;

  4. 在管理思想上,运用系统理论,发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的整体功能,使全面基础教育形成有机整体。

  1. 课程教材的改革

确定构建新学校模式的关键是课程教材改革,新课程结构是学生和谐发展与独特发展的保证。学校根据整体优化组合的原则,吸取东西方教育中的优点,按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活动三大组块构建课程计划,通过必修课传递人类文化中最为基本的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选修课纳入新信息,提高课程的灵活性与弹性;通过活动课帮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现实世界与社会生活,从而融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于一体,形成开放性的课程新体系。

主要的实验内容,一是在对语数基础学科结构改革的同时对综合课程的开设作了探索,主要采用合科型或学科渗透型课程,以实现学科间的联系以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二是开发方法类、学习技能类课程,教会学生具有正确、迅速、有效地选取和检索信息并利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构建活动课程体系,这是一种与学科紧密配合的学科活动,是一种拓宽学科能力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还是一种科技学校、艺术学校(校中校)的活动。这些合理的课程结构、多样化的课程形式,各具专长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有利于推动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同时通过改善教材结构,改革基础学科,促使学生思维发生质变。以语文教材为例有四个特点

  1. 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并重,同步的分项训练,使学生四种能力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中得到综合、快速的发展,按年级递升而螺旋上升, 使知识和能力形成良好循环;

  2. 将一般的学习能力按学习能力大纲的年级要求与语文知识的编排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3. 运用单元综合结构法编排教材、组织教学,把教学材料和学习材料统一起来,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主体精神在学习中协调发展;

  4. 教学材料、学习材料、练习册配套编辑,控制学习时间,有益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1. 因材施教发挥学生潜能

学校在教育观上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存在的客观性,采取多种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措施:

  1. 实行弹性学制,在学习进度上不一刀切,允许学生提前毕业参加高考;

  2. 实行“基础分流拓宽制”,利用学科活动课对有志于文科的学生拓宽和加深社会、人文学科的基础,对有志于理科的学生在自然科学方面拓宽、加深;

  3. 实行“导师制”,从四年级起就选择对数学有特别爱好和才能的学生指定导师进行长时间、有系统的培养;

  4. 从低年级始,在每周的必修课中压缩课时,对不同发挥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

  5. 编制练习软件,供不同水平学生自行调节学习进度;

  6. 扩大自由选择的机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时间、兴趣任选三种不同程度的练习册操练,或巩固,或拓宽;

  7. 按不同程度,分层次教学;

  8. 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小老师的作用。4.建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策略

形成“教会学生学习”的系列训练大纲,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适应学习过程,自行吸收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为了有计划、分阶段培养学生,减少培养过程的机械反复,在小学和初中的两个阶段,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三方面入手,以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阅读能力、搜集使用资料能力、智力技能四个方面为横坐标,以分年级要求为纵坐标,排列出纵横交错的“学习能力大纲”

(见图 2.3),通过学习能力大纲与学科知识大纲在教学单元之中的同时贯彻,将教知授法的过程统一起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学习内化条件。同时还通过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单元结构综合教学策略,使传知、授法、激情、主体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5.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

将上海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与上海市实验学校组织成紧密联系的联合体,始终坚持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改革实践密切结合,保证超前性教育实验的顺利进行。目前在上海市实验学校的领导班子中有四位是教科所的研究人员,校长恽昭世先生是一位坚持普教改革十六年的大学教授,她以学者和改革者特有的清晰思路、果断的决策率领实验学校的师生员工在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中创造佳绩,培养出一批较为成熟的、有创造力的实验学校中层干部和教育教学骨干。除此之外,学校中还有短期的科研人员和完成课题项目的科研人员,与学校内的师生结合起来,保证了实验改革的科学性、实践性、持续性和规律性,反过来又促进理论的生成和发展。

(二)北京市第八中学的“资优学生培养”的教育实验

1984 年,正在教改第一线的北京市第八中学受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大学少年班的启发,从教育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了创办中学超常教育的实验班(少儿班),以积累对超常儿童和少年如何实行中学超常教育的经验,探索超常教育的规律,以建立起中学超常教育的基本理论体系。具体的设想是,先将年龄在十岁左右,文化水平不低于小学四年级的超常儿童甄别出来,然后用

四年左右的时间,使他们完成小学和中学一共八年的全部教育任务,在毕业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良好个性特征,智力发展达到或优于普通高三学生的水平,在学业上要达到八中(市重点校)毕业生的平均水平,体育上不低于同龄人水平。毕业后,可以根据志愿去报考大学少年班或大学普通班。发展超常教育,不仅可以为中小学的超常少年儿童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学少年班生源短缺的问题,从而填补我国超常教育系列中的一项空白。

北京八中的这一设想,得到了北京市教育局的批准,正式确定了“超常儿童的鉴别和教育”的实验课题。课题采用的是教育实验法,即在现实教育情况下,来开展实验研究。

第一,实验班进行了对超常儿童的鉴别。按照鉴别的原则,将动态的比较研究与发展的质和量结合起来实施这一工作。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初、复试,录取和对鉴别效果的检验,使对超常儿童的鉴别科学化、系列化,保证其后的超常教育得以顺利进行。

第二,教育实验从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体育工作和心理发展等几个方面来实施

1.德育工作

德育在超常儿童教育实验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德育工作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与智力发展直接有关的优良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保持问题,如求知欲、独立性、自制力、坚持性、自信心等。

北京八中在德育工作中做了以下工作:

  1. 为实验班配备两名班主任,全面负责实验班工作,在组织上保证德育工作;

  2. 认真研究实验班学生特点,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档案,保证德育工作的客观性;

  3. 通过树立集体的奋斗目标,形成正确的舆论和班风,培养班干部, 组织集体活动等途径来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4. 围绕理想、道德、学习和纪律等问题,针对实验班的特点,开展针对性活动;

  5. 针对学生个性突出的特点,因势利导,进行大量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工作,有效地转变了学生的思想;

  6. 建立良好的家长集体,经常和家长统一教育思想,研究教育对策,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统一的家庭——学校教育环境;

  7. 结合政治课的教育内容,开展“中学生德育评定”工作,发挥评价在教育中的导向和自我教育作用。

实验班的学生在理想道德、学习和纪律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2.教学工作

根据实验班学生求知欲旺盛、理解力强、思维敏捷等等一些有利条件, 以及年龄小、水平不齐、直接经验少等等困难因素,实验班的教学任务不宜搞大运动量的学习和压缩饼干式的教学,唯一的出路是走教学科学化的道路,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四年中完成八年的学业。在四年的教学中, 有以下主要的措施:

第一,科学设置课程,严格控制课时。开设了中学教学大纲应开设的全部课程,增开了劳技课、选修课和体育课(五节)。不算增开的劳技课、选

修课和增开的三节体育课,周课时平均在 31.25 节的水平上。

第二,大胆改革教材体系。通过改革教材内部结构来省出时间,提高质量,这是用四年完成八年学业的重要保证。

改革教材内部结构是指教师根据实验班学生的特点、大纲的要求和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从教材和知识体系的纵向综合和横向综合两个角度来考虑,对教材进行大胆的调整。如:

把化学教材初中部分分成四个单元(概念理论、因素、溶液和酸碱盐), 高中部分分成六个单元(计算、结构理论、非金属、化学平衡和电解质溶液、金属和有机物),采用了单元教学法。对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与化合物知识教学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好,充分发挥了理论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这样在化学课时上比大纲少用 130 课时、每天平均作业量只有 17~26 分钟(周作业量 2~3 小时)的条件下,在高考中取得了平均分 79.75 分的好成绩,高于北京市所有学校的平均成绩。

数学教材选用的是叙述深入浅出、理论性强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 到高中阶段,则以高中数学统编教材(甲种本)为主,同时参照使用高中《中学数学实验教材》。在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基本能力的前提下,本着精简重复内容、增加理论性知识的原则,对教材做了三方面的改革:其一是突出通性通法,以简驭繁,缩短认知过程;二是早期渗透集合和简易逻辑知识, 提高理解力;三是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衔接和渗透,增加知识容量,适当加深理论深度。由于坚持了对教材的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使数学的学科成绩一直很好,高考时的平均分达到了 88.47 分,高于全市所有学校的平均成绩,且及格率为 100%。

语文教材也做了大胆的处理:在初中语文教改的基础上,对高中的教材重新进行了编排,以体裁为依据,打破册与册的界限,把高中六册书的 180 篇文章分成了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杂文和诗歌戏剧五大单元(古文也大致按体裁编入各单元)。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安排各单元的顺序: 散文—说明文—诗歌—小说—戏剧—议论文杂文。在安排各单元内部的语文课授课顺序时,也注意到“先易后难”的原则。

此外,在外语、物理等学科的教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对教材进行了改革, 使四年完成八年的学业成为可能。

第三,激发学习的兴趣,保持其旺盛的求知欲。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充分利用信息论中所说的“新异刺激”,利用“新旧知识的差异”和选择“精彩的演示实验”等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不满足于直接兴趣的激发而是进一步采用提高动机水平的方法来发展学生的间接兴趣,从而使学习兴趣能更加稳定和持久。在教学实践中要使少儿班学生保持旺盛求知欲,知识要有一定难度,讲问题要“点到为止”,不讲得过细,不代替思考。

第四,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用根本原理的形式给学习者提供知识”, 缩短学习的认识过程,加快教学进程。

第五,注重因材施教,采用课内分组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的方法,使每位学生在自己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六,注重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并使之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七,严格控制学生学习负担,控制住周总课时。实验班四年实际所用

课时共 3333 节,占北京市规定八年(小学五、六年级、初中、高中)总课时的 56.81%,节省了 43.19%的课时。不在节假日寒暑假上课,控制学生作业负担,同时增加体育课劳技课和计算机课等,有力保证实验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 体育工作

为使实验有效进行,科学地掌握学生身体变化,实验班定期测查学生体能情况,如形体发育、机能、素质等,在学制短、课时紧的条件下,仍然保证了体育课的课时,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坚持每周上五节体育课。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年级特点,把体育教学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年级)主要尝试各种运动的乐趣,发展各项活动的基础能力。

第二阶段(二、三年级)学习基本动作和技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注意运动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第三阶段(四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增强自我锻炼的能力、组织能力,给学生更多一点自选项目。

  1. 对超常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

为研究实验班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研究他们优于同龄常态儿童的地方,从入学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的测查,到智商分布情况,以及各类量表、测验题成绩等进行了分析,为了解和进一步培养学生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这项超常性的教育实验为大学输送了一批合格的少年大学生,他们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学业达到较高水平,生长发育正常,体质好,适应性强。

实验中还揭示了超常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见表 2.3 和表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