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趣话

名片无非是关系的中介,友谊的桥梁,既不姓“资”,也不姓“社”, 应该说是中性的。业务交往,朋友初识,登门自荐⋯⋯仗着它就会省很多麻烦。近年兴起名片册,分门别类,查检起来更是得心应手了。

笔者年纪已有一大把,又是个“社会关系复杂”之人,所以常与名片打交道。一些与众不同的名片,常常使我忍俊不禁,或为之喟然。

杂文家老烈,老朋友了。他老兄心怀豁达,生性耿直,言谈幽默,妙趣横生。老烈的名片上“名衔”四个:“辽西老兵岭南客子粤北学士(按即五七干校本科生也)东山(按他家在东山区)闲人”,在名字之下,通常用以注明职称或学位的地方印着“员外”两个小楷字。名片左下角除住址外还印有“热线”电话号码。名片如其人,叫你对着它或他都会禁不住哈哈大笑。

某刊物副主编给我一张名片,在“副主编”的职衔下加了个括号,括号内郑重声明:“暂无正职”。这位先生的心态直堪玩味。

一位文化界人士在自己的名片上罗列上七八个本兼各职之后,加上这样的注脚:“只领一份工资”。寥寥数字,幽了一默。

有个大半生坎坷的老教师,利用旧挂历纸边油印了自己的简易名片,名衔是:“卸任大右派,现职老百姓”。忿忿之情,跃然“片”上了。

收到过一位县级民间刊物主编的一份名片,说它一份,乃因那是两张的。原来这位主编先生兼职甚多,连“××日报通讯员”、“××中学校友会理事”、“××诗社社员”之类的荣衔都舍不得割弃,一一印在名片之上。头一张名片早已印得密密麻麻,后来添了新职,只好加印一张,作为“续篇”, 把头一张“不能尽录”者补充进去。

然而我手头上最有趣的莫如那张来自某省某市的名片了。我与该名片的主人素昧生平,他不知从哪里听到过我的名字,还知道我是干出版工作的, 寄来名片一张,还附有一份鼓吹自己的长篇小说的宣传品。名片的名衔曰: “无官职无头衔无名望无功绩普通男子汉”。名片背后印着:“业余创作: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曲艺民间文”;下加括号,内文曰:“尚无大作,永有大志终成大笔”。

有趣吗?而更加“有趣”还是那份与名片配套的油印宣传品。奇文的标题是:“长篇小说《××》自吹广告”。这“广告”太长,难以尽录,但有精彩绝伦的数语却是不敢自享的,语云:

“不是要通俗吗?《××》中没有半文盲看不懂的词语,没有全文盲听不懂的故事;

“不是要深奥吗?《××》高深得令所有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都不能完全识透!

“如若出版家要讲究经济效益,作者愿赞助五万元。注意:不是五千, 是五万!

“慧眼识珠者,请速来函、请速驾临! “捷足先登者,必将在中国出版史上留下美名!”

笔者由于未有在中国出版史上留下美名的大志,所以没有领受那五万元(注意:不是五千,是五万!)赞助,这也许是失之交臂了。不过,光是把那张名片及其配套的“自吹广告”保存起来,若干年后,说不定也算是一价值钱的文物呢!

名片如其人,“自吹广告”更如其人。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