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区位因素分类

怎样划分这些区位因素呢?要寻求一般的区位理论,就是说,我们希望把貌似混乱的生产的地区分布纳入理论规则之中。如果从总体把握的话,一般规则仅仅是由于一般性质的区位因素作用产生的。所有工业都应该考虑这些一般的区位因素,并探求在各种工业中一般区位因素是以什么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一般影响的。那么,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存在影响各种工业的一般区位原因吗?第二个问题是:存在仅影响这个工业或那个工业指向,这一类工业或那一类工业指向的特殊原因吗?这些特殊原因显然取决于一种工业或一类工业的特定技术与性质的。用一般原因解释工业区位能到什么程度?仅引入特殊原因解释又能到什么程度?显然,把区位要素划分为一般要素和特殊要素是很有用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阐明二者的区别,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和地租是一般区位要素,这是因为它们以一种方式或另一种方式对各种工业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所有的工业都应当考虑这些要素。另一方面,原材料易腐性、空气湿度对制造业过程的影响程度,对淡水的依赖等等为特殊的区位因素,因为它们只对特定工业有影响。

所有区位因素,无论是一般的还是特殊的,依照它们的作用影响进一步分为(1)区域性地分布工业的,(2)在区域分布中“集聚”或“分散”工业的。“区域性地分布”是指将工业导向地球表面上某些地方,是地理决定的或给定的,是指牵引工业到固定的区域,从而创建了工业区位的一个基本结构。“集聚”和“分散”是指在这种结构中(不管它处在什么地理位置) 将工业限定在一定点上,并由此决定在结构中工业所展示的集聚规模,这与区域的分布过程迥然有别。

如果工业受运输成本或劳动成本的地理差异之影响而被引向严格限定的地理位置上,尽管随着工业发展会改变工业的位置。以这样方式运作的因素就是区位的区域性因素。然而,假如工业由于集聚本身导致价格下降而向一定点集合,无论是为了更经济地利用设备,还是仅仅依靠某地固有的补充贸易之优势,或者假如工业从地租昂贵的拥挤地方让位出来;或者在地理网络中,按照完全独立于地理的一定的一般规则集聚或分散工业,那么以这样的方式作用的因素就称为集聚或分散因素。

第三需要区分的应是自然技术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然而,这种区分(也是从要素的影响上)还难以完全确定,为此我们简要说明。这里有以下内容: 吸引工业到这里或那里的优势或是由自然条件所给定的,那么工业区位只能通过自然条件的改变而改变,通过控制自然的程度即通过技术进步而变化。这些优势是独立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至少是没有直接的依赖关系。从另一方面看,吸引工业于一地或另一地的优势或许是社会文化现象,是特定的经济或社会条件的结果,或是一定文明的结果。

例如,任何成本的差异,尤其是各种运输成本的差异都来自空间位置和不同地方的气候条件,只随技术发展而改变的自然现象是自然和技术类型的区位要素。某类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同样是自然因素(人口遗传素质的差异), 或者是一定文化环境(生活水平差异,劳动力的获得性生产力差异)的结果。因而,这类因素有时是混合类型的区位因素。不同的工业区位假若享有不同的利率,那么成本则不与任何自然条件相关,就体现出纯“社会”区位因素。

我们期望能明确区分自然和社会两类区位因素。按我们的步骤方法,这

种区分定会对以后研究大有裨益。显然,区位因素的各个方面不是自然或技术的特征而只是社会特征,区位要素的各个方面不是纯理论的研究对象,因为纯理论是独立于特定的经济或社会条件的。这些方面应留给经验理论。由此可见,在理论分析中,我们把区位因素定义为自然、社会两大类别具有重大意义。

区分自然和社会两类区位要素的重要性以后还会得到证实。现在,我们撇开充分而严格地区分二者而建立“纯理论”。具体地说,就是把现实分析中发现的所有纯社会文化性质的区位要素都排除在纯理论的范畴之外,甚至不考察自然技术因素包含在其表现形式上的社会和文化因素有多少成分,这些社会文化因素是由于经济、社会制度和特定的今日文明形成的。为了严谨起见,我们应该做这种考察,并把社会文化因素运用于经验理论或现实理论之中。但这未必行得通。实际情况往往是,社会文化因素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运行规律,仅仅有限地决定这些规律在现实里是如何起作用的。因此, 最好先是在纯理论讨论的框架中阐述一般规则的这些特定条件,然后再做专门处理。这样,以自然技术要素为基础的纯理论分析将会被纳入现行的现代经济制度之中。这种研究方法能使我们一开始就能触及实际问题,与此同时, 根据实际情况检验我们的原理。

总之,我们的分析将要建立在一般因素和特殊区位因素的区分,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的区分的基础之上,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区别仅在讨论中一带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