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个工厂的指向

  1. 劳动力成本指数——劳动力成本的重要性非常简单并相当明显的了。遵照上述,公式是这样的:在高劳动力成本指数,下大量的劳动力成本可用以压缩,那么相对应的劳动力区位的潜在节约指数就大,并且对应的临界等运费线也高,因此我们发现劳动力区位的潜在吸引力大。反之,低劳动力成本指数,小量的劳动力成本可用以压缩等等。那就是说,对不同单个工业来说劳动力区位的潜在吸引力,平行于工业的劳动力成本指数。劳动力成本指数成为度量工业被引起偏离程度的暂时标准了。对于许多工业,劳动力成本指数单独地稳固地决定着它们如何被指向的,这对所有那些工业,即劳动力成本很低以致于不能充分地引导有效节约指数的工业也同样适用。其它工业因每吨产品需要的劳动力数量指标而集中,这基本表述了该工业被引起偏离的程度。

② 这个点以后简称为“最小值点”。英译者

  1. 区位重——然而,为了获得真实标准来度量一个工业被引导偏离的程度,我们必须考虑区位重和原料指数。

区位重通过等运费线的距离和形状的影响而影响工业被引导偏离的程度。先谈等运费线的距离吧,区位重影响它们的方式在理论上是很简单的: 区位重小,每吨产品要运输的原料量小,则等运费线之间的距离大,临界等运费线的范围大;其结果工业被引致偏离可达到很大的程度。反之,亦然。区位重代表进一步确定特定工业等运费线距离的标准。就其影响这个距离的程度而言,它简明地提供了精确确定的暂时标准。这个标准在上述公式里已由劳动力成本指数完成的了。

然而,区位重不仅影响等运费线之间的距离,而且影响它们的形态。如附录中区位图所展示的,正是通过区位重所依赖的原料指数的大小和构成发生影响的。我们知道,给定工业要偏离最小值点的倾向不需要所有方向相同的力。就我们能建立一般规则的范围而言,只有具备同等力量分量决定区位

(在此是指有一个中心的区位)的工业,才勉强具有相同的倾向在各个方向上(接近环形等运费线)偏离最小值点的区位。若一个工业的各分量力量不同并存在一个离心化的最小值点(即最小值点接近一个角或就在该角上), 那么,区位在最强一角方向上更易于偏离,而且该分量越强,偏离程度越大。以使用原料表达的话,原料指数非常小的工业(地方原料很少,在此的消费分量占绝对优势)和原料指数非常大的工业(大量地方原料,并且某些原料分量占绝对优势)其偏离极不均等(偏差在被加强的角的方向上更容易些)。另一方面,具有中间原料指数的工业(比如说是 2),特别是原料指数均衡地构成(1∶1)的话,那么在所有方向的偏离或多或少都是均等的。

然而,所有这些并不十分重要。其重要性仅仅对于短距离而言,实际上只对于偏离处在区位图之内或邻近的地方才显重要。对所有更远距离的偏离来说,等运费线近乎(如附录区位图所示)圆形,不论什么样的原料指数大小和组成都一样。而且这正是我们所预料的,因为,来自原料指数所引致的区位状态,对长距离来说,变得无关紧要了,这时的区位图越来越接近一个“点”。这时偏差代表同一线路上越来越多的往返运输,因此在所有方向上运输费用都相同。工业原料指数除了影响距离之外,通过它还给出了等运费线形态,它对改变方向的小偏差具有地理意义,这种小偏差是在劳动力成本指数的影响下产生的;通过这样改变可能的偏离“方向”,原料指数影响等运费线的形态,除了决定等费线相互间的距离之外。但这种影响对更远距离的偏离不起作用。并且,由于方向的地理差异,如区位图所示,即使对短距离的偏差(即使等运费线紧密且近似圆形)的影响也不太大,原料指数的重要性仅仅建立在非圆形的等运费线上的,在这个意义上,出于理论的广泛意图我们容许忽略原料指数,好像所有的等运费线都呈圆形了,那么理论应继续研究下去;通过区位重,劳动力区位的劳动力成本指数的偏离意义,实际的偏离意义,在这种情况中,只有所使用原料的绝对量的距离来决定。

  1. 区位重和劳动力系数——劳动力成本指数是以每吨产品劳动力成本的数量来衡量的(我们应该记得的),要通过区位重更为精确地确定劳动力成本指数的实际引致偏差的意义,我们不得不记住:区位重的每一点增加都削弱(通过收缩等运费线)实际引致偏差的意义,同时,区位重的每点减小都增加它的意义,产品重量不能度量(它应是以劳动力成本指数来度量的)实际偏离的意义。但是只能通过区位重(产品重量加地方原料重量)来衡量。

还可表达为,与给定工业区位重相联系的劳动力成本的量,我们称之为劳动力系数,构成决定工业劳动力的偏差的一般特性。

的确,如果忽略等运费线的形状(即在不同方向上存在偏差的不同程度),如果一个偏差产生,那么不得不移动的正是区位重,这一点是很明确的。所以,区位重是唯一平衡劳动力成本实际偏离影响的要素,它压缩了劳动力成本。但是,如果工业在各个方向上偏离的变化程度,以及偏差定性地取决于区位重和区位重的组分都无关紧要的话,那么区位重只需简单地同定量测度偏离能力的劳动力成本相比较,就可以形成计量偏离的基础。

“劳动力系数”概念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关于这一点,应明确指出劳动

100

力系数是分数,如 3 (即每吨产品100马克劳动力成本与区位重3吨之比)。

然而,在完全可比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工业的劳动力系数是很有意义的,那么, 我们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系数以使区位重变成 1。换言之,我们要求得各个工业移动一吨区位重将提高多少劳动力成本。我们以后谈及的工业劳动力系数,总是在移动一吨区位重的劳动力成本的意义上的,或称之为是在移动一区位吨的劳动力成本的意义上的。

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劳动力系数的概念,这样我们就可以说,工业的劳动力指向就其依赖于工业一般特性而言决定于劳动力系数。

为了阐述这个定理的重要性,我们举例如下。胸衣制造业的劳动力系数是 1500 马克,陶器业大约是 55 马克,粗糖生产(从甜菜中榨取)是 1.3 马克。按照这些系数,在任何地方每节约 10%的劳动力成本即意味着每区位吨分别节约 150 马克、5.5 马克、0.13 马克)。如果我们假定吨公里运价为 5

芬尼,我们发现胸衣制造业发生偏离 3000 公里,陶器制造业是 110 公里,粗糖生产业则这样的每一区位吨必须认为是产品量和原料量组成的,对应于区位重的组分。是 2.6 公里。这三个工业的整个指向行为存在巨大差异,差异可由上述数字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