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整个工业的指向

在此,我们涉及的区位是孤立的单个生产单元被引致偏离的区位。不难设想,在劳动力系数及其压缩性的影响下整个工业指向的变化。要得到这种指向图示相当容易。第一,我们考虑给定工业的单个生产单元偏离单个区位图最小值点多远,这决定于特定的劳动力系数。第二,我们应记得在理论上有吸引力的每个劳动力区位将影响一个工业的所有区位图,而无论这些区位图处在那里,并且每个有吸引力的劳动力区位都具有从各条边吸引生产到自己的倾向。从这两点考虑出发,我们得出来自各方向的生产堆积于劳动力区位上的生产图。在那里生产堆积的区位的数目与偏离程度相关,观察到这一点很重要。综合这两种考虑、整个工业指向图示最后一点细微的差别也清楚了。如果一种工业各个劳动力区位的吸引力影响一个广大地区,正如该吸引力从各条边影响区位图一样,那么这意味着各个劳动力区位之间存在积极地竞争。同一种工业的某些劳动力区位更多地压缩了劳动力成本,那么这些劳动力区位比其它区位施加更加强烈的吸引力。那些吸引力更强烈的劳动力区位——压缩幅度也更大——将排除那些吸引力较小的劳动力区位。在劳动力区位有效影响(依赖于工业的特征)半径内,劳动力区位将吸引各条边的生

产导向自己。从各边吸引工业的能力、排除“弱者”的能力将成比例于给定工业的劳动力区位的影响,这种影响依赖于某个工业将发生偏离的程度。结果是高度偏离的工业将集聚于少数劳动力区位,同时,低度偏离的工业将仍然分布在许多区位里。

通过过劳动力系数思考,我们能够描述整个工业指向的下列规则:因为工业的偏差依赖于其劳动力系数的大小,所以工业将集中在较少数劳动力区位之中,并且劳动力系数越高,依照劳动力指向的倾向就越强烈。

我们刚刚讨论了整个工业的指向,即使在建立这些讨论之前,上述一切作为正确的东西都是很明显的,而且是可以接受的。有关“集中”的点,我们如果仍没有找到这本应搞清楚的点,那么我们现在就应撇开整个工业指向这个问题了。这个点涉及在集中化过程中,通过(hindurchgeht)运输成本的变化而产生了劳动力区位吸引力的变化。举个例子,假想一种最简单的情况,即有两个区位图的生产集中在一个劳动力区位中,正如图 18 所示的。吸引该工业的劳动力区位将吸引每一种原材料,原材料需要来自不同的原料产地(第一种原材料是从 M1 和 M1′来的,第二种原材料从 M2 和 M2′来的), 如果多于两个区位图的多种工业被吸引的话,假设每个区位图的工业都有其自己的原料产地,那么,劳动力区位将吸引原料产地,有多少个区位图,就吸引多少个原料产地,然而,很清楚,对每一种使用的原料都存在一个对劳动力区位最有利位置的原料产地。假定这种最有利位置的原料地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很显然,当工业迁至劳动力区位时就不再需要单个区位图使用的不具有利位置的原料了。那种原料地将被“关闭”并以最有利位置的原料产地满足其需要。这种情况就是指 M1 和 M2′将被关闭,对原材料的全部需求都由M2 和 M1′供给。吸引工厂的一个劳动力区位同所有工业各自区位图的相互联系,仅仅通过为区位生产的市场相联系,而不再通过它们的原料产地相联系; 该劳动力区位,使其物品“国际化”市场化(如我们日常能看到的),它只使用有充足生产力的最近的原料产地的原材料。

原材料产地的关闭是上述现象的特征的写照,是为了节约不必要的运输

成本的目的产生的。其结果是在工业发生偏离的各自区位图中,旧区位图总偏差成本不再能抵销转向劳动力区位所产生的劳动力节约;使用最有利的原料产地而节约运输成本的量被总偏差成本削弱了。这种情况就是 A 提供的节约不再 M1M2C 或 M1′M2′C′全部偏差成本相能比较;因为就第一个三角形的偏差看,M1′代替 M2 节约了运输成本;其偏差成本被减少了,就第二个三角形的偏差看,M2 代替 M2′提供了节约。运输节约明显来自到原料产地的不同线路的长度,参见图 18。

现在为使劳动力区位的倾向更清晰些,我们换一种表达方式。我们说: 对于劳动力区位提供的节约是通过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获得的,该节约又通过原料产地的代换获得节约的追加。所以,任何给定的区位图,为了弄清一个劳动力区位的实际吸引力,我们需要补偿的该区位图的偏差成本,不是简单的只有区位劳动力节约的指数,而且还有通过原料产地代换获得的节约。劳动力区位的吸引能力,第一,影响每一单个区位图,第二,其复合影响对所有落入其影响范围之内的区位图都起作用,只有在这种方式下,我们才能获

得测度劳动力区位吸引能力的标尺。并只有这样,我们才确能获得整个工业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向图示以及工业集中在劳动力区位上的规模和形状的理论图示。

由于这样一个偏离,即使是新的原料产地也被调动起来。新原料产地的开发,也就是原料产地的替代对于劳动力区位的相互竞争将具本质上的意义,并共同决定工业的偏差。显然,新原料产地因这种偏差而显露出来。对于利用原料产地,自然不必局限于那些最初同区位图相关的原料产地,显然应包括在此没有使用过的原料产地,它们处在劳动力区位的附近。图 19 所示一种非常简单的情况。在利用有利位置的新原料产地时(一般地指由近在咫尺的原料产地代替远离劳动力区位的同种原料的原料地,替代的可能性), 所产生的较大或较小的变化当然是选择劳动力区位的要素。其附近有原料产地的区位,并有机会产生有效的替代而出现偏差,这样的区位将消除不具有这种严格的机会的区位,这样严格的机会是指与节约指数的吸收力有关,即通过运输成本的节约而增加劳动力区位的吸引力的程度有关。①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看到,只有替代原料产地的可能性限制着实际偏差量。很清楚,这种替代影响劳动力区位的选择。从而影响偏差的具体图示。

工业偏差的一般范围依赖于劳动力系数。系数越大,距离上发生的偏离就越远,替代原料产地所能覆盖的距离也越大,在运输上的节约越有效,强化劳动力区位吸引力的节约越多。一个工业的劳动力区位吸引力与劳动力系数不能严格地平行增长,这是由于替代原料产地增多了;劳动力区位的吸引力的增长更快于按比例地增长。劳动力系数决定着工业的偏离度。这个一般规则可被更精确地公式化。劳动力系数和工业偏离度可以比作两条增长线, 尽管偏差线增长快于劳动力系数线增长,但一条线依赖于另一条线,我们可这样说解释这种事实,即偏离度不是简单地平行于劳动力系数的一种现象, 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函数现象。所以真正高劳动力系数的工业同时被非常强烈地被集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