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简化问题的假设
第一节 原料基地、消费基地和劳动力基地的假设
我们在此给出的理论是解释现实的。上一章我们已经揭示了实际工业区位的复杂性怎样由“一般的”和“特殊的”区位要素的相互作用来表达
(Durcheinanderwirken)。但是,由于不同经济层圈以及同一层圈的不同部分的互动关系(Hin-und Rückwirkung),导致现实进一步复杂化了。我们的理论将会略去上述情况的某些方面。我们假设,通过我们的分析过程,某些事实确实存在并独立于分析过程。对这种孤立的事实有了理解之后,我们将全面引入因果机制,即着手研究较为透彻的孤立数据,分析数据产生的变化。
在这种方法基础上和在下列限制性的假设下,进一步分析工业指向。 1.我们假设原料的地理基地是给定的。这个假设与下述情况相一致,即
当我们用到原料如石头、矿石等时,原料易于挖掘或开采——换言之,原料天生分布在各个地方。当使用的原料不得不需要生产时,这个假设就不十分正确了,农业产品就是这种情况。作为工业原料的农业基地绝不是“给定的”。农业因为依赖于自身产品分布的独特过程而形成自己的地理区位,也就是说依赖于工业指向。杜能对此已做过精辟的论述。①
当我们暂且把工业安置在理论上的一个给定的原料产地的地理平面上时,我们有意地忽略了工业施加在该地理平面的反作用效应(Ruckwirkung)。这个假设还需考察并在后文与实际相结合。
-
消费层圈的地理属性暂时也看成是给定的现象。假定消费地的位置和规模在纯理论中已给出了指向框架。对于每种工业的区位分布,我们仅仅通过分配劳动力而分配工业产品的消费和所有其它产品消费,这种情况我们忽略不究了。包含着工业及其生产联系的消费层圈其地理分布部分地是由该工业创建和模式化了的。
-
最后,我们不涉及工业劳动力基地的流动。我们将操作地区若干固定的劳动力区位(Arbeitspl■tze)的地域图式概念,并代替当今现实人力特征化的迁移分布。①进一步假设每个工业部门的工资是“固定的”,同时在这种价格上可用的劳动力数量没有限制②。在此,这样做忽视了部分现实情况, 因为工业区位倾向本身通过共同确定劳动力的地方需求而建立了工资标准。而且,我们暂时略去劳动力的地方分布即劳动力区位的位置和规模在什么程度上受其它工业区位倾向的普遍影响。通过假设一给定的劳动力的基本分布,我们可以暂时逃避种种难题。可以说,这三种假设就我们“纯”理论的范围内显然不能取消;劳动力的地方分布和工业的区位倾向之间的动态关系只有通过现实理论来解释。
其它假设和简化将因需要随时提出,但陪伴我们的所有假设只是为了寻求捷径。只有刚才提到的三个简化问题的假设贯穿全文,且构成我们纯理论建立的根源。
① 这个观点不同于索姆巴特的,参阅《现代资本主义》(Der Moderne Kapitalis-mus)第 2 卷,第 2 编, 第 xxv 页。
② 关于这种假设和原因详见第三章第一节直到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