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万部华严经塔

万部华严经塔,又名白塔,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西。此塔建于辽代(公元 907 年—1125 年),高约 40 米,八角七层,呈楼阁形,雄伟壮严。“白塔耸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华严经塔用直纹砖与方砖筑成,石灰灌注。基台为莲花形,上承第一层平座。第一层之南门上有石额一方,刻“万部华严经塔”六个字。塔的第一、二层各面皆塑有菩萨、天王、力士等像,形态各异,生动如真。第三层以上, 塔身外壁皆素面无装饰。塔之各层各面皆设门、窗,各组斗拱各不相同。现在,各层之檐椽及一、二层之塑像已残破,但塔身仍巍然屹立。人民政府为保护古迹,在周围筑了围墙,并有专人管理。

华严经塔可能为藏经而建,但现在除各层壁上的游客题记外,塔内已空无所有。题字中有的还墨迹如新。文字有汉文、蒙古文、藏文、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八思巴文等,时间最早的是金大定十二年(公元 1172 年)题的。

塔的第一层壁间,原嵌有石碑 11 方,现尚剩 6 方。碑系汉文,字体极工整,记、款部分已被窃,内容全是人名、村名、族名等。从“完颜”、“蒲察”、“谋克”等名称中,可以断定碑为金代所立。据清康熙初人钱良择所著《出塞经略》记载,当时在第七层东壁,曾看到有“大金大定二年奉敕重修”文字。此行题字现已混灭。据此,这些碑文当是此次出资重修的施主姓名。这些碑文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在学术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塔所在的古城的四周城墙尚隐约可辨,估计周围十里许。从地下出土文物及文献记载看,此城可能为辽金两代的丰州城。至今当地老乡还称古城废墟为“丰城”,就是一个证明。

辽金时代的丰州,是辽金王朝西部的军事重镇,为内地与漠北诸部贸易交换的重要孔道。从城墙的规模及遗址地面存在的大量陶片、瓷片、琉璃瓦片看,可以想象这个城市当时的繁荣景况。清代,康熙在公年 1696 年(康熙三十五年)西征噶尔丹时,曾在白塔驻军。

华严经是佛教华严宗的主要经典。华严宗在辽代非常流行,尤以道宗(公元 1055 年——1101 年)为最盛。道宗本人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史称他“一岁而饭僧三十六万;一日而祝发三千”。咸雍四年(公元 1068 年)二月,他

曾亲制“大方广佛华严经随品赞”。咸雍八年(公元 1072 年)七月,他又亲笔写华严经五颂出示群臣。道宗朝曾在各地大建佛寺、佛塔,如现在山西应县的佛宫寺、河北涿县云居寺塔、辽宁锦州大广济寺的白塔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据辽史地理志载:清宁八年(公元 1062 年),道宗始在辽王朝的西京大同建华严寺“奉安(辽)诸帝石像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