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成吉思汗的传统仪式
英雄的蒙古民族,为纪念成吉思汗的功勋,于公元 1227 年(南宋理宗宝庆三年,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四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军队进攻西夏,病死于六盘山(今甘肃清水县)之后,人们坚持每年祭奠数十次的传统,一直延续
到现在。
每次祭祀成吉思汗的活动,都有固定的日期和规模。成吉思汗纪元日历的 5 月 21 日(农历三月二十一)为一年中祭祀活动中规模最大和最为隆重的一次。早晨,当草场沐浴在金色阳光下时,专司成吉思汗陵寝祭祀的达尔扈特人,把成吉思汗的“银棺”从“八白室”请出来,抬到那辆一年只使用一次的高大、古老的枣木花轮车上,为“银棺”驾车拉套的也是一年只用一次的一峰威武、英姿勃勃的双峰白驼。它们都是成吉思汗陵大祭的专用品,平时是不会用它们做其他事情的。达尔扈特人驾着白驼枣木花轮车,将成吉思汗的“银棺”运载到与“八白室”相距 2.5 公里的甘德尔敖包东草滩上。德高望重的达尔扈特达玛勒(达尔扈特部中的官员),带领一些专司移灵的达尔扈特人,把“银棺”安放在祭台上。祭台两侧,飘扬着 36 面龙凤大旗。四周的草滩上、沙梁上、敖包上、树林里,到处都扎满了蒙古包,聚集着身穿蒙古袍的牧民。在与祭台相距几公里以外的草滩边缘,是外来商民摆摊做买卖的地方。
灵柩安置停当之后,达尔扈特达玛勒们按照顺序,排成一字序列,每人都从怀中掏出打开某层“银棺”的钥匙,按着第一层、第二层⋯⋯的顺序打开“银棺”上的银锁。打开最后一层锁时,将灵柩的盖撬开仅有草叶那样宽的一道缝隙。这时祭台四周的蒙古族牧民,有的望着那道缝隙一个接一个地磕头,有的看一眼那道缝隙后,再也不敢将视线投向那里,只是低着头一个劲地磕头、磕头⋯⋯
五名达尔扈特人牵着一匹膘满肉肥的黄骠大骒马,走到祭台前的草滩上,让那匹马面向祭台站好。年长的达玛勒虔敬地整整自己的衣服,双膝跪倒向“银棺”磕了头,走上祭台,双手捧起供桌上的银杯,将那圣洁的醇酒洒在供桌前的草地上,又拿起供桌上的酒瓶斟满银杯,双手捧杯走下祭台, 来到黄骠马跟前,将酒从马的脑门开始,沿着马颈上的长鬃、脊梁,一直浇到马尾,之后把银杯送回到供桌上。
当他从祭台再来到黄骠马跟前时,手里握着一把小巧玲珑、闪着寒光的银质尖锤。他双手平握锤柄站在黄骠马面前,用锤尖轻轻地朝马脑门上一击, 只见黄骠马四蹄一软,瘫倒在草地上。早就分列在两旁的四名年轻力壮的达尔扈特人,从腰间的刀鞘里拔出蒙古刀,神速地剥完马皮,再打开马的胸腹。那位年长的达玛勒从马的腹腔里提出肝脏,仔细分析肝脏表面上呈现出的纹路,占卜当年年景丰歉和时势太平还是荒乱。四名年轻的达尔扈特人,把被肢解了的黄骠马抬到甘德尔敖包东侧脚下的草滩上,放进早就安放好的、能盛 30 桶水的一口大锅里。锅里的水已经翻滚沸腾,马肉经过炖煮,就成为祭奠成吉思汗的“马背子”了。
这时,两匹银白色的骏马,拴在了成吉思汗“银棺”祭台前的两侧的拴马桩子上,这是成吉思汗当年乘骑的两匹骏马的“转生”神马。鄂尔多斯民间传说:一匹 12 岁的从不生驹的白色骤马,在下着倾盆大雨的天气里,跑到一座小山上开怀下胎,生下两匹银白色的小马驹。它们刚一落地,就跟着白骤马奔驰撒欢儿。它们动作敏捷,矫健无比,体力超群,跑起来像雷神猛击大鼓,把地震得直抖动。这声音被在小山那边打猎的成吉思汗听到了,他催马驰到山顶,见到这情景惊讶道:“啊!这不平凡的马驹是上苍赐给我的!” 他下令让部下用九匹骤马的乳汁喂养它们,还给它们起名“扎格勒”(绣脖鹰膀的骏马)。三年后,马驹都长成了举世无双的骏骑。成吉思汗骑着它们
捉住过青狼和羚羊,还骑着它们踏遍欧亚大陆,征服了数十个国家。于是, 它们成了立下赫赫战功的、并能够转生的永远不死的神马。
开始大祭的时辰到了。达尔扈特的昏真(司乐)们奏起了悲壮、深沉的乐曲。脚蹬蒙古靴,身穿五龙袍,头戴红宝石顶子的盟长——全盘统领大祭的济农,带领着由各旗工公组成的 6 位大达玛勒、18 位小达玛勒、8 位亚马图,还有大师、太保、好尼锦、小亡乃、呼和、哈沙嘎、桃力、嘎拉其、达柱马共 45 人的行祭队伍,从祭台前 27 步远的“布罗温德尔”(用枣木箱做成的半人高的大木桶,是祭奠成吉思汗时盛奶酒的专用器具)一侧走过来, 在布罗温德尔后侧的红毡上停下,最前边的主祭济农(达尔扈特部落的最高首领)面对“银棺”双膝跪下,先磕一头。这时,济农身后的行祭队伍和前来祭陵的牧民们也都跪倒在地、跟随主祭向“银棺”行跪拜礼。
行祭队伍行过礼后,昏真们吹奏的乐曲换成了欢乐、明快的旋律,这是给成吉思汗敬献供品时奏的曲子。主祭济农捧着表达各盟、旗蒙古人圣洁心意的 81 条雪白的或天蓝的绢质哈达,放在祭台前两匹银白色马之间的第一张高大结实的长条供桌上。接着,由达尔扈特的台锡(总管)在放哈达的供桌上点燃 9 盏古老高大的银灯。之后,用那匹黄骠骤马做成的“马背子”被抬
到了供桌上,又在“马背子”前边敬献了 9 银碗飘荡着清冽香味的马奶酒。
再往后边的大供桌上,献有 81 只“羊背子”,每只“羊背子”上插了锃光闪
亮的 9 把蒙古刀。在放“羊背上”的供桌后,还有 3 大盆炒肉块和各种糕点、圣饼。
济农带领行祭队伍行过三跪九叩大礼后;达尔扈特的库呼克(司仪)开始朗诵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名单:铁木真——成吉思汗;二世术赤、察含台、窝阔台、托雷;三世蒙哥、忽必烈汗、旭烈兀⋯⋯
之后,库呼克开始朗诵祭奠成吉思汗的诗体祭文。念完颂同,主祭济农宣布前来祭奠成吉思汗的各蒙旗札萨克各系各支子孙名单。接着,以济农为核心,各蒙旗致祭官员以 9 人为一伍,组成一个“敬酒队”,每人端一银碗马奶酒,由达尔扈特库呼克高唱颂歌,引导敬酒队将马奶酒向祭台上的圣主陵包敬献 9 次,才算行完敬酒礼。
祭台正前方 27 步远的地方,放着半入高的布罗温德尔,里面灌满了用新奶酿造的马奶酒和鲜奶的混合物,上面漂浮着一层鲜艳夺目的“藏红花”的花瓣。当敬酒礼进行完毕,拥挤在祭台四周的牧民们,争先恐后地跑到布罗温德尔跟前,用“九盏杯”(把九只酒杯井在一起的祭器)在布罗温德尔里舀满奶和酒,跑回与布罗温德尔相距 27 步远的“人马桩”(以人做马桩子), 将奶和酒朝天空洒去,这是向圣主成吉思汗致意。洒完奶和酒之后,从“人马桩”面前绕一圈,又向布罗温德尔跑去⋯⋯
夕阳西下时,拆除“人马桩”是=项极富风趣的活动。据说,在清代以前,在成陵举行祭奠时,在陵前拴马的马桩是一根金马桩,后来金马桩被人盗走。为了惩罚盗马桩的人,人们制定了两条规矩:一,盗金马桩的家族必须姓金,以示耻辱;二,每逢成陵大祭,金姓家族必须派出主要成员到祭台前做“人马桩”。“人马桩”要从阴历三月二十一的太阳初升,一直站到太阳西沉。“人马桩”的脚腕以下部分要用细沙埋住,沙面上还要盖戳记。戳记被破坏,就是“人马桩”违纪。“人马桩”在站立的一天中,各地来祭奠的牧民都要给“人马桩”施舍,因此他们的脚跟前撒满了银元、铜币、纸钞。到拆除“人马桩”时,他们要想法避开达尔扈特人,将脚边的钱币拿上一些,
快速跑到布罗温德尔以外的草场上去。如果在布罗温德尔以内的地方被达尔扈特人捉住,那么他们拿的那些钱就不能归他们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