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那达慕

毡包像珍珠撒满草场, 人流像潮水来自四方; 骏马像流星追云赶月, 歌声像百灵婉转悠扬⋯⋯

每年七八月的草原总是沉醉在鲜花绿草的恋情里。这时,成千上万的蒙古族牧民,穿起节日的盛装,不顾旅途遥远,男女老少或骑马或乘车,云集到绿海如茵的草原上。平日宁静的草原,彩旗飘扬,人流纵横,牛羊欢叫, 牧马嘶鸣,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就是蒙古民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那达慕。

那达慕,蒙古语是游戏或娱乐的意思。

那达慕的历史渊远流长。蒙古人的祖先远在公元前 2000 多年时就在蒙古草原的广阔地域上活动。壮美清秀的额尔古纳河,是蒙古民族历史的摇篮。

原始社会,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北方民族,逐渐掌握了与野兽格斗的本领,后来,又使用了“骑射”这种较为先进的狩猎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摔跤、射箭、赛马成为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军事训练的三个基本项目。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它又成为人们的体育、游艺活动。青铜器的产生,使摔跤、射箭、赛马的条件越来越好。到突厥时期,不仅骑射更为进步,而且弓箭的制作也相当精巧了。成吉思汗的祖先们,以及那一时期的部落首领,往往都是因为善于骑射多次获得荣誉称号的英雄:布里孛阔是国之著名摔跤手;成吉思汗的二弟哈萨尔,素以善射著称;名将哲别国善射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赏识。

远在 12 世纪以前,蒙古族的首领们每当举行大会时,除了制定法规、任免官员、分封奖惩外,还要举行规模较大的“那达慕”活动,摔跤、射箭、赛马已经成为那达慕的主要活动内容。历史上的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中的某一项比赛。公元 1225 年铭刻的《成吉思汗石文》说,成吉思汗征服了花刺子模,为了庆祝胜利,在布哈苏齐海的地方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会上举行了射箭比赛, 1260 年,忽必烈作了蒙古大罕,建都开平;1267 年迁至燕京(后称大都,今北京);1271 年改蒙古国号为“元”; 1279 年灭南宋,统一了中国,那达慕活动也就更为广泛地开展起来。13 世纪, 旅行家马可·波罗曾记述过海都王的公主阿尤刺克以摔跤比赛的方式选择配偶的情景。公主身穿华丽的粉色摔跤服,摔倒了所有前来应战的英俊青年。她还勇敢地冲入“敌阵”,从马上抓回了对方的勇士。这说明元代的那达慕, 身强力壮的妇女也能参加。元代曾专门设立“校署”,统一管理全国的摔跤事务。14 世纪末记载蒙古族风俗习惯的文献中有:那达慕开始时,蒙古族长者举起盛满鲜奶的银碗,高声朗诵祝颂词。蒙古族有很多关于那达慕的祝颂词,如土尔扈特蒙古族射箭祝颂词中说:“你擎起了万钩弓。啊,搭上了金色利箭,引弓犹如满月,‘啪’地撤放扣环。你能射倒耸立的高山,你能射穿飞翔的大雁⋯⋯”

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活动的规模、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更大的变化。清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召集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特旗等十个旗的王公和札萨克诺颜,在克什克腾旗黄岗滦绿波万顷的大塔拉中举行了一次重要的集会, 会中进行了规模较大的那达慕活动,这就是清史上著名的“昭乌达塔拉盛会”。 1771 年,渥巴锡率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历时八个月,历经千辛万苦, 从伏尔加河流域归来,乾隆皇帝于九月在避暑山庄举行盛大聚会。国内各民族首领、蒙古各盟、旗的王公、札萨克咸集,规模之大是空前的。避暑山庄举行了包括射箭、赛马、摔跤在内的各种文娱体育表演和围猎活动,乾隆皇帝不仅亲自参加,还厚赏了各部众。

清代的蒙古族王公以苏木、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那达慕大会,对得胜者分等级给予奖赏和称号。小型比赛中的摔跤冠军,一般奖一只羊或几块砖茶。比较大型的摔跤比赛冠军奖一匹全鞍马。有众多摔跤手参加的盟级大型比赛,则奖给冠军的是戴银鼻锔、背驮珠宝绸缎九九八十一件赏物的白骆驼。

现在的那达慕,内容比过去更为丰富,比赛项目除了传统的射箭、赛马、摔跤外,又增加了马术、步枪射击、柔道、摩托车表演、蒙古象棋等项目。七八月的草原,正是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们这时需要出售

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于是,物资交流便自然而然地成了那达慕大会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商业部门搭起临时帐篷作为临时商店, 及时地把大批商品运到大会所在地,供牧民们选购。各地区的文工团、剧团、乌兰木骑演出队、电影放映队和科技展览部门也云集而来,为牧民演出和服务。那达慕大会上还有饭馆、茶摊、书摊、说书棚,蒙古包内外到处是欢歌笑语,呈现出一派平和欢乐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