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锡林郭勒盟风俗及风景蒙古游牧民的日常生活

草原上的晴空是那么蓝、那么高远,地上的草是那么嫩绿、那么无边无际。蓝色的马兰花、黄色的野罂花、红色的喇叭花,把草原点缀成一幅又大又鲜艳的毡子。

在这幅大自然的毡子上,散布着骏秀的蒙古马、白色的羊群、体壮膘肥的牛和双峰高耸的骆驼。在远处的地平线上,有时出现几座灰白色的蒙古包。多少年来,蒙古族人民就是在这辽阔美丽的大草原上,依靠草原丰美的水草养育他们的牛羊而生活着。

在全年放牧的锡林郭勒牧区,为了更合理地利用放牧地,充分发挥家畜的生产性能和便于管理,牧民们往往根据不同家畜的生产特性和采食习性分别组群,并配给不同类型的放牧地。

牛对牧草的要求不很严格,采食的牧草种类较广,主要采食禾本科牧草, 也吃某些阔叶杂草和多种灌木,但牛不喜食苦的、气味大的、含有盐分的草类。草甸和草甸草原是牛最好的放牧地,而干草原草场和荒漠,一般不适于牧牛,但局部地区的芨芨草滩、低地草甸也可用来放牧牛群。

马对草的选择性较强,马比其它家畜能更好地利用粗糙的禾本科牧草。马喜食细小、干燥的草类,如禾本科中的羊茅、针茅、冰草等,也采食冷蒿、猪毛菜,有时也采食多汁的草甸禾草。马适宜在平地和山地放牧。马的放牧常分为四季牧场,春季产驹时期,往往配给山麓向阳、干燥的牧草生长旱的草地;冬季一般把优质草地配给怀孕母马及幼驹放牧。

羊采食的牧草范围较广,它喜食灌木的嫩枝,也吃多汁、含盐、有苦味的各类杂草。羊适于在平地放牧。一个好的牧民在一年四季中采取不同的放牧方法,才能把羊放好。春季是羊产羔的季节,经过一冬的消耗,绵羊大多体力虚弱,加之春季气候变化无常,牧草青黄不接,是羊的“春乏时期”。为此,春季放牧要防止羊群“跑青”,就是春季气候逐渐暖和后,牧草开始返青,绵羊见青就乱跑,若不加控制,羊不但吃不饱反而会造成体力大量消耗。有经验的牧民采用“早春放阴坡,晚春放阳坡”的方法,即先在阴坡枯草处放牧,待阳坡草长高时,再采取“上午放阴坡,下午放阳坡”的放牧方法,即上午先让羊吃枯草,下午再去吃青草,这样可以防止羊跑青,也有利于保护牧草生长。夏季放羊,一般采取早出晚旧的放牧方法,有经验的牧民, 一般都选择地势高、干燥、蚊蝇少的地方放牧。羊因怕热,常常出现扎窝子的现象,即绵羊拥挤在一起,不动、不食,急促地喘气,挤在中间的羊,有时会因问热发生窒息而死亡。因此,中午一般把羊群赶到树荫下或赶回圈内, 以防扎窝子。秋季天高气爽,是草原的收获季节,也是绵羊抓膘的季节,有经验的牧民常喜欢到以蒿属植被和葱属植物为主的地方去放牧。冬季牧草枯黄,母羊正值怀孕时期,放牧的主要任务是保膘保胎,牧民们往往选择地势低洼、背风向阳的地方放牧。由于天气寒冷,出去要晚些,回来要早些,且不远走,就在营地附近放牧。羊在冬季隔一天饮一次水,多在中午,因为此时水较温和。

剪毛和接羔是蒙古牧民牧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剪毛工作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羊毛的产量、品质和羊体健康。牧民剪毛一般在 5—6 月份进行。

过早剪毛易引起绵羊感冒,过迟则绵羊过热,影响放牧抓膘,且会引起部分羊毛的脱落。剪毛后一周左右不远牧,因为春季天气易变,若遇大风大雨可及时赶回绵羊,以免绵羊感冒或冻死。春季 1—3 月是接羔育羔的季节,也是牧民一年当中最忙的季节。羊将产之前,乳汁变白,因此牧民用挤奶察看颜色的办法判断产期的远近。如乳汁尚黄,表明产期未到;如乳汁变白,则表明临产不远了,这时牧民要经常到圈里守候着。羊多的人家,常常是这里没有接完,那里又下羔了。稍有疏忽大意,羔子便有被大羊踩死的危险。此刻牧民常常忙得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因而多在春季雇短工。

羊容易流产或早产,即使按期而产,也多有羊羔不会吃奶或母羊乳水不足的,也有母羊生后死去羊羔无奶可吃的,还有母羊因为嗅到羊羔身上有异味,便认为不是自己的孩子而不喂奶的等等,为了让缺奶的羊羔能吃饱,常常要由人帮着羊羔吃奶。为了让那些不认自己孩子的母羊喂羊羔,牧民常常要用手抚弄母羊,并为它唱歌,为它奏马头琴乐曲,最后终于感动了母羊, 给自己孩子喂奶了。为了让羊羔找到自己的母亲,牧民常常一个一个地牵引和耐心地看着。接羔时,天气尚冷,羊羔生下来时胎毛是湿的,最怕冻,毛稍冻了便活不成。为此,羊羔生在羊圈里后,要包以毡片;如果是放牧时生于野外,要及时装入羊羔袋中。袋子大的,一袋能装二三只。羊羔少的人家, 要把羊羔放进屋里,在屋角临时用毡片或皮子搭一小棚圈。体弱的羊羔还要放在靠近火的地方,夜晚由人抱着睡觉。羔多的人家,或于大圈之中另辟一小圈,或在屋外掘一大坑,坑底铺着厚厚的柔软发暖的羊粪未,其上再排以木板或木棍并铺上毡子或羊皮,毡皮之上再撒粪末、以便羊羔便溺之后打扫。然后在坑口架上木板或木棍,盖上毡皮,撒上粪未,为的是保暖。坑的口边留门,以便每日两遍取出羊羔来喂奶。羊羔长到 15 天就可以练习吃草了。这时,将一束草吊起来,让羊羔试着从舔到会吃。羊羔长到一个月,便能独立吃草了。只有会吃草后,羊羔才发育得快,长得结实,毛色也逐渐好看起来。小羊羔常放在家附近的草场吃草,此时乳仍不能断,等母羊回来之后再吃奶。羔少的,让羊羔自去寻找母羊吃奶;羔多的,则把母羊两头相向地挂起来, 待挤奶之后,放羔吃奶。

挤奶时,母羊的头向里,尾朝外,站成两排。两排的羊头头相向、尾相背的交排着,中间用一条绳子套住羊头。习惯了挤奶的羊,到时候一见人拿绳子,便自动走过来,住由牧民两只一对两只一时地套起脖子挤奶;挤完奶, 牧民将绳子的一端猛力一拉,绳子便脱落,羊即离去。这种绳子叫“好勒宝恩德斯”,用羊毛或驼毛搓成,它可长可短,长的能拴 50—60 只羊,短的也

能拴 10—20 只羊。挤牛奶一般不用绳拴,只有对不驯顺的乳牛,才用绳子拴住后腿。这种绳子叫“图沙安德斯”。挤奶用的奶桶很轻便,为铜制或木制, 木制的又都裹着铜箍或铁箍。桶皆不甚大,一桶约可盛奶 8—10 斤。

鲜奶是加工各种奶食品的原料。牛、绵羊、山羊、马、骆驼都可挤奶。牛奶产奶量最高。绵羊奶具有油脂浓厚、热性和凝乳多、乳油厚等特点。山羊奶油脂少、清淡、凉性,适合发酵。马纫可发酵酿制马奶酒,营养丰富, 可治疗肺结核等多种疾病。母畜产后一两天内挤出的奶叫浓初乳,三至五天内的奶为谈初乳。初乳的营养成份为奶中之精华,可以煮沸饮用或焖稠食用。

在奶食加工中,凝结着蒙古族人民辛勤劳动的汗水和高超的智慧、技艺。制作凝乳奶豆腐时,将鲜奶用净纱布过滤后,盛进器皿之中,热天时放

置 1—2 天,凉天时放 3—7 天,鲜奶便自然凝结。再将凝乳倒进锅里,用温

火煮熬,同时慢慢榨取乳清,留下凝乳稠。然后用小勺或专用木具将凝乳稠反复揉搓,直到使凝乳稠成粘糊一体为止。再把凝乳稠放进木模中压实后, 取出晒千即成奶豆腐。若要做成甜的,在揉搓时加进糖。切成细条的叫奶豆腐条或筷状奶豆腐。

凝乳稠不经过揉搓便捞出晒干的叫奶渣。奶渣干结得快,保存。起来不易发霉。绵羊奶最适于做奶渣。牛奶奶渣过于坚硬,难以嚼动。

捞出凝乳的乳稠,用白冷布裹成方块,榨取乳清,用石头压成的叫干酪。用温水煮馊奶,捞出凝乳稠轧成的叫生奶酪。用煮沸取奶皮的凝乳做成的叫熟奶酪。奶酪要在未干结之前用薄刀或粗毛切割成薄片晒干。奶酪保存时间甚长,不易发霉,特别是生奶酪,越干结越硬。

回锅的酸奶叫熟酸奶,把熟酸奶包进布里用石头轧压或埋进沙子里榨干乳清便成了酸奶酥。将酸奶酥捏压成奶酪形状的就是酸酪。在酸奶酥中加进糖,用鲜奶搅和食用,能充饥解渴。酸酪保存时间较长,表面虽起醭,里面却不变质发霉。它的酸度很强,具有解毒助消化之作用。

酸奶是酿酒的酵母。酿酸奶时,或者在原酸奶上加奶子,或者洗净艾草根放进奶子促使发酵,同时一定要将配制的酸奶搅拌好,使其起沫冒泡增进发酵。如果酸奶不起泡沫不沸溢,或是搅拌不足,或是补加过多,或是温度过低之故。酸奶缸上要套上毡套,注意调节温度,保持清洁。根据气候变化, 调节室内温度,直接关系到酸奶的发酵和入味。酸奶具有较好的解毒功能, 给中毒的牲畜灌酸奶,或用酸奶清洗被蛇咬的伤口,都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酸乳是用酸奶做酵母的生奶所发酵酿制的。酵母少了不发酵,多了过酸, 因此比例要适当。酵乳具有健胃脾、保护胆囊、肝脏、皮肤的作用,也有提神的功能。

煮沸的酸奶便是熟酸奶。由于它酸度强,若适当兑入煮肉汤里,能使肉汤除腻可口。其解毒功能相当于酵奶,还可以用它熟皮制革。

日出之前拴马挤奶酿马奶酒最佳。马奶色泽淡而清澈,对人体的适宜性赛过其它任何牲畜的乳汁。酿制马奶酒,要在酵母上加注马奶,并把盛器安放在净凉之处,开始发酵时,将凉马奶一点一点地加注,同时逐步增加拌搅的次数;在高温天气发酵时,要将马奶酒桶适时地放在凉水里或潮湿的地方, 注意室温,可凉不可热。这样,原酵母和加注的马奶通过搅拌,能充分融合, 吸收氧气,降低温度,从而促使马奶发酵发酸。搅拌充足,供氧充分,温度适当,这是酿制马奶酒的必要条件。马奶由于含有丰富的乳、脂肪、糖、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所以饮马奶酒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还可以补血助消化,防治消瘦等,对胃病、气管炎、坏血病、神经衰弱、高血压, 特别是肺结核等有显著的疗效。

做奶豆腐时榨出的液体叫乳清。乳清分为熟酸奶乳清、奶豆腐乳清、酸油液乳清等三种。奶豆腐乳清可用于发面、和面或当作酸奶的加料。熟酸奶乳清可以灌老、弱、瘦畜和洗浴生虱长疥的牲畜,也可使牲畜上膘。

将挤出的生奶盛进器皿中存放时,随着奶子的凝结,奶子里的油脂浮到上面,在奶子的表面形成一层油脂体就叫奶油,也叫黄油,可以食用。一般牧民家里用黄油兑奶茶或放糖拌炒米吃。

撇取凝乳上的奶油,装进袋子里拍打揉搓,分离出的油脂物叫搓奶油。充分揉搓之后,稍加凉水凝结取出的油叫白油。从低温冻结的和高温润滑的奶油中提炼白油比较难。由于白油容易变味发霉,故不宜存放,要及时提炼。

揉搓奶油取出白油剩下的液体叫酸油液。酸油液可以当作饮料或餐食佐料。熬酸油液所流出的叫酸油渣。

提炼白油分离出来的清亮液体叫黄油。黄油乃是奶食中营养俱全的精华食品,具有增添热力、延年益寿之功能。寒冬季节人畜受寒冻僵时,常用灌饮黄油茶、黄油酒来解救。

炼取黄油的剩余物叫黄油渣。黄油渣是谈黄色的稠性物体,油性大,酸度浓,加茶饮用,香甜可口。

将奶子煮沸,多次沸扬起泡沫后形成一种粗粒麻状的油层,取出凝结后就是奶皮。炖制奶皮要掌握好火候,为使油层加厚,及时铲下锅沿上的粘贴部分并多次添加生奶。加奶及火候适当就能取出厚奶皮。火小奶皮单薄,火大则味焦。煮沸的奶子要放在阴凉处,次日凝结好之后再取奶皮,还可以加进糖做成甜奶皮。绵羊、山羊奶主要在春季做奶皮,夏季因不易凝结,一般都是撇取奶油。取奶皮后剩下的是熟奶,熟奶可以做奶酪。锅底残留的叫锅巴,牧区儿童最爱吃。

到乳源丰富的牧区作客时,主人会用银碗斟满奶酒热情招待。这奶酒是经过精心酿制的:将酿酒大锅支于火炉上,把发酵酸奶倒入伍桶底部,在甑桶内设一接酒罐子,顶端盖上冷却锅加上凉水。甑桶与冷却锅结合处要用裹带封闭好,大锅与甑桶结合处也尽量塞住,以免跑气。发酵酸奶的蒸气到了冷却锅后变成水珠顺凸型锅底流入接盾罐里,这就是奶酒。冷却锅的水热到30℃—40℃就需要换水。如此两次换水以后,便揭开冷却锅,将接酒罐封好口取出来。少换冷却锅水,出酒虽少但质量好;多换冷却锅水出酒多,度数却低。按换水次数称做几锅酿。将酿好的奶酒倒回锅里再次酿制出来的叫阿日扎,二次回锅的叫胡日扎,三次回锅的叫希日扎。这样反复酿制叫做回锅。回锅次数越多酒劲越烈,醉性越强。俗话说:“胡日扎只能喝一口,希日扎只能抿一抿”就是形容回锅奶酒的高、低度的。发酵酸奶中哪一种畜奶比例多,酿出的奶酒便以哪种畜奶的名来称呼。两种畜奶合酿的酒为混合奶酒。将奶酒装进酒缸,埋进羊粪里,埋藏的奶酒按年份分别称为“西部楞”(三年陈酒)、“亥加楞”(四年陈酒)、“苏天楞”(五年陈酒)等,时间越长,酒的度数越高,越纯正味美。

牧草刈割,也是牧区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作业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当年收获干草的数量和品质,而且也间接影响草地以后的肥力。牧民的天然割草地按其利用情况分为三种:(1)固定割草地:每年进行割草,刈割比较彻底,常采用大片“剃光头”的打草方法。这类草地的自然及经济性比较优越,但由于连年打草及管理不当,或多或少都有些退化。(2)不固定割草地:不连年割草,有的隔一年割一次,有的隔一年割二至三次,情况不一。这类草地由于有停割休闲年份,牧草有恢复机会,一般退化现象不明显。(3) 临时割草地:一般是非正式割草地,在降雨充足的年份可进行割草。这类草地不稳定,面积也不大。

给牲畜打烙印和去势也是草原牧民牧业生产的重要环节。牧民对牲畜的识别能力很强,不用说自己家里的牲畜,就是邻近营地的牲畜,不用看记号也差不多能识别出来。虽然这样,各家还是对自己的牲畜烙、剪一定的记号, 若有纠纷,以记号来证明。记号分两类:一类是烙印(对驼、马),另一种是剪耳朵(对羊、牛)。一家的驼、马群打同样的印。打印的地方驼有 10 处:左、右后胯;左、右腿上;左、右颊上;左、右眼下部;鼻左、右之旁。

马有 4 处:左、右后胯上;左、右腿上。若原非已有而是由别处买来的驼、马另打印时,一定要打在原印的上部。羊与牛的记号很简单,只要在其耳朵上剪一个自家确定的记号,不和邻居畜群的记号一样就可以了。两个耳朵可以剪出 20 种相互区别的记号,如剪去耳尖,剪去三角形耳边,剪成裂口等等。

为了繁殖优良品种,必须在成龄的牲畜中进行选择种畜的工作。驼一般在 3 岁上阉割,故多于此时留种。儿驼 4—5 岁上虽能交配,但精力不强;10

—13 岁左右精力最强;16 岁以后便不能交配了,因此种驼过了 13 岁就另选。牧民选择种驼的标准是:力大体均、能驮健步、蹄大而端、骨骼粗壮、皮坚肉厚、毛色美丽、牙口整齐、不喜吼叫等。

羊 4 岁以上为大羊,8 岁为老羊,5—6 岁上精力最强。为了能经常保持有 5—6 岁的种羊,必须随时淘汰老了的种羊。草原牧民选择种羊的标准是:

体大尾正、毛长(绵羊)、绒厚(山羊)、骨骼粗壮等。马 4 岁以上为成马。

虽然马在 3—4 岁上就能交配,但 5—6 岁时精力最强,9 岁以后渐渐衰弱。选择儿马的标准是:颜色正、头端胸满、驱体健美、行路稳快,甚至要看它所生之驹是否会被狼吃掉。

马、牛皆 4 岁上开始生驹、下犊,12—13 岁上停止生育。羊 3 岁开始交配,但所生之羔不佳,4 岁以后,5—6 岁间繁殖力最强,8 岁以后逐渐失去繁殖能力。牧民为了使羊的产羔期一致,都能集中在来年有青草的时候下羔, 故对羊的交配期作了限制。绵羊交配期限制在 8 月间,山羊的交配期限制在

9 月间。在此之前,在公羊的腰间系上“跨裆”,使其无法交配。

除了种公畜外,对公畜都要去势。牛是满 2 岁、马是满 4 岁、羊是生后

1—3 个月、骆驼是满 3 岁时去势。

牧民春季主要吃去冬的冻肉和肉干,夏季主要吃奶制品,秋季羊膘肥了才杀羊吃鲜肉。解冻以前未吃完的肉晒成肉干,吃到第二年的秋天再杀羊为止。挑选要宰杀的羊,主要选老而没有繁殖力且膘肥、皮好的。杀牛时主要挑选老牛、小犍牛或未怀孕的乳牛。

牧民宰杀牲畜多为吃肉,极少是为要皮而杀牲畜的,皮的来源主要靠为吃肉而宰杀和死畜的皮。皮可用来做衣服,如袄、长裤、套裤、帽子、被和褥等,也可用来做家具,如水袋、水斗子和装奶食品的皮兜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