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轻骑鸟兰牧骑

远方的客人来到草原土,为尝到甘美的奶酒而高兴。可是,当他们看过乌兰牧骑的表演后,更会感慨他说:“乌兰牧骑歌舞比奶酒更甘醇醉人!”常年活跃在内蒙古草原上的乌兰牧骑(汉译即红色文艺工作队),是一

支专门为牧民和农民服务的文艺演出队。乌兰牧骑每个队只有 20 几个人,他们只需要一辆卡车或几辆牛车,甚至自己背上演出用品步行巡回在草原上。这支小小的文艺队伍,人少戏多,在一个地方可以连续几天演出许多场

不同形式的节目。他们都练就了一专多能的本领,一个队员既是歌手,又会操琴,还能跳舞,还可以说书、唱戏,样样都精通。他们在巡回演出中与牧民同劳动、同生活,还要为牧民做很多服务性的工作: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和重大时事;辅导农牧民中间的文艺爱好者;许多队员还学会了修理农牧业工具、钟表、收音机和理发等受牧民欢迎的手艺。但是,无论演出也好,为群众服务也好,全部是义务的,所以人们称赞他们是为人民眼务的文艺轻骑兵。

第一支乌兰牧骑是 1957 年在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右旗建立的,由 12 名队员组成。他们把演出用品、图书、收音机、幻灯机箱、展览图片等装入小箱小包,用扁担挑,用肩扛,来到偏僻地区的牧民中间,在蒙古包里又说又唱,举办宣传时事和科学知识的图片展览,把图书分借给牧民,还给牧民理发⋯⋯牧民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一时轰动了牧区。人们就像过节日一样, 穿上新衣,扶老携幼来到乌兰牧骑的驻地。在苏尼特草原上播下的这颗红色种子,很快便在内蒙古各地传播开来,开花结果了。现在,乌兰牧骑已经是拥有 80 支队伍,有 2000 多队员的文艺大军了。

乌兰牧骑队员大都来自牧民,或是他们的子弟,还有民间艺人。因此, 他们非常熟悉牧民的思想感情和爱好。多年来,他们坚持挖掘整理民族民间艺术遗产,使传统艺术得到发展。他们推陈出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不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鼓舞了他们的生产热情。所以,乌兰牧骑已经成为当前牧民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兰牧骑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关怀。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多次接见过乌兰牧骑队员,关心他们的成长。周总理生前曾 12 次亲切地接见过队员,在他病重期间,还详细地询问乌兰牧骑的情况。

乌兰牧骑的演出,没有固定的场地,是根据群众的方便来选择场地的。草原是舞台,蓝天是大幕,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是乌兰牧骑的舞台。乌兰牧骑的演出不受观众多少的影响,在那达慕大会上,观众成千上万,而在偏僻的牧区观众可能比队员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