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会寺及其庙会
福会寺在喀喇沁旗王爷府西 1 华里,建于康熙年间,是全旗最大的喇嘛
召庙,全盛时期(乾隆年间)喇嘛人数曾达 450 多人。
福会寺由 3 个召庙组成,西侧有“生乐寺”,房舍 37 间,都根(大殿)
是 10 楹之层楼阁式建筑,是喀喇沁右翼 12 代王贡桑诺尔布的叔父主持的寺
庙,有喇嘛 12 人。东侧为“显应寺”(俗称活佛宫),是第三代活佛“彰彩”
转世灵童的寺庙。此寺建筑华丽、清秀,有 3 个大院,内分 6 个院落,布局
严整紧凑。“大雄宝殿”是 25 楹的佛殿,供奉的主尊是 4 米高的铜制“满大林”佛;西间供奉的十八罗汉,是从西藏请来的画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东间供奉度母佛。活佛“彰彩”圆寂于 1936 年 3 月,安葬于大庙村小庙沟东
坡新建的 3 间“舍利”寺中。
正中为福会寺,主寺建筑分为两重院落:外院周围红砖砌成花墙,称为花墙院,大约占地 6 亩多:南门、东西门的每个门旁有 2 个“嘛呢轮”,轮
上镌刻着梵文“唵嘛呢叭咪哞”六字箴言,内盛印 10000 个六字箴言经文。每逢正月、四月庙会时,年老的善男信女转庙祈祷,手持“嘛呢珠”(也叫素珠或念珠),口念六字箴言,转到“嘛呢轮”前虔诚叩首,并旋转“嘛呢轮”。据说转 1 次等于念 10000 遍箴言,靠近北面立旗竿 2 座。有东西厢房
各 5 间,东厢房是喇嘛法会活动时做饭的伙房,内安装 5 个铸有六字箴言的大铁锅,最大的可容一石二斗米饭;西厢房是庙仓。
主庙分为五层殿。3 间天王殿建在月台上,内塑 4 尊天王像,各持蛇、伞、琵琶、宝剑,脚踏八大怪,形象威严。两侧有门,平时只开西门。
二层殿 5 间,供奉无量寿佛和各种形态的度母(菩萨)21 尊。东西配房各 3 间,西配房住“高日尼”喇嘛 2 名(高日尼是供佛看庙人的名称);东配房为“格斯贵”、“德木其”的办公场所。院内有钟鼓楼。
三层殿(大雄宝殿)为 2 层楼、建筑和陈设宏伟、壮丽,前后檐用双层
斗拱装饰。上层正中供奉大悲金刚,两旁为十八罗汉。下层为经堂,主要供奉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也是念大经的大殿。东西配殿各 3 间,
东配殿供奉“道什德”,是凶相可怖的 26 个武神,即伽蓝神。屋内悬挂着人头、人皮的模型,两侧有兵器架,插摆刀、枪、剑、朝、斧和黄色幡旗。供桌下摆放着木制的神犬、神虎、神豹、神狼、神雀模型,形态逼真,这些禽兽都是武神的随从和法宝;西配殿保存《丹珠尔经》108 卷(梵文四科全书)、
《甘珠尔经》216 卷(甘珠尔经的注解)。
四层殿(召庙)楼阁式 3 间,供奉“释迦牟尼”(如来佛),雕塑精美, 陈设华丽。并供奉“曼陀罗”1 尊。
五层殿(满大林庙),上下 2 层楼阁式主殿 3 间,供奉 6 米高的“满大
林”(弥勒佛)塑像,左右十八罗汉,雕塑细致。东西耳房各 3 间,西耳房供奉第一世班禅“克朱节”、第一世达赖“根敦朱巴”(他们是宗喀巴的主要弟子),以及有声望的转世灵童 13 尊;东耳房供奉 7 尊佛。
从四层殿到五层殿内,建有东西厢房各 8 间。西厢房为喇嘛学校;东厢
房的南 2 间供奉“阿弥陀佛”,其余 6 间住“高日尼”喇嘛,看守庙宇。
庙的东西还曾建有 7 米高 2 座藏式白塔。
福会寺是喀喇沁王的府庙,主持喇嘛都是历代喀喇沁王的直系亲属,到贡桑诺尔布时代,俗称八爷喇嘛(官其札布)的是贡桑诺尔布的叔父,曾在西藏学习经文 6 年,被达赖晋封“勘布”。所以,该庙权势大、财力足、戒律严、宗教活动频繁。主要法会活动有“跳查玛”、请天神、海灯会,分别于正月十四日、十五日和四月的十四日、十五日举行。
“跳查玛”表演者 94 人,其中戴各种面具者 59 人。“查玛”活动反映
了西藏历史上的政教斗争:公元 9 世纪,藏王朗达玛用暴力消灭喇嘛教,到
11 世纪时喇嘛教重新振兴,便有了镇妖除邪的“跳查玛”(化妆舞蹈)。参加“跳查玛”的喇嘛必须是年轻体壮者。届时,庙内喇嘛如不敷用,
便由附近寺庙的喇嘛给以支援。扮演小鬼者必须 14—15 岁,可以从喇嘛亲属的俗人中去物色。他们事前须有专人指导,动作都有固定程式,像现在做健身操有一、二、三、四的口号,但这口号都必须用藏语念诵,事先练熟。
“跳查玛”之前,庙台之上、门前两侧排列长喇叭 4 支,各长 4—5 米,
喇叭中间分为 3 节,可伸可缩,闲置不用时缩为 1.5 米左右。在表演前和演
奏中吹响的喇叭,声如牛吼,森严可怖,远震数里。此外还有大鼓 8 个,分
列门西侧,直径约 1 米,高 1 米以上,下有木座立于地上,鼓锤很长。饶钹
分大小 2 种,每样必须出场 3—4 个。“跳查玛”时,喇叭、大鼓、饶钹按规章协同吹奏,气氛神秘。
庙会当日早晨,庙门洞开,观众云集。“跳查玛”时,喇嘛化装成人、神、兽、魔、鬼等出场,其他喇嘛则集聚在庙堂里念驱鬼经。“跳查玛”的喇嘛出场前,2 门洞前出来 4 名喇嘛,头戴鸡冠帽,身披袈裟,负责警卫和呼叫出场人员,极为庄重。
“跳查玛”的场地在庙门里的院内广场中,划出直径约 50 米的白灰圆圈,查玛在圈内跳。其出场次序如下:
胡达嘎沁 8 人,系男鬼,他们分两行出场。头戴骷髅面具,着白色衣裤, 上半身的短衣绣红色血管,手心红色,手背白色,戴手套,上系有约半尺长细皮条,持骷髅头的木棒。出场时小跑至“跳查玛”场地,散开队形,立定。然后,按固定的舞蹈程序跳。结束后,即分散在场地维持秩序,如有进入圆
圈者,男鬼示意退出,不听从便用手上的皮条抽打,或举骷髅棒,人们恐惧便退出白线。
四大天王 4 人。他们头戴四大天王面具,分别手持宝剑、琵琶、伞、蛇等四样东西,出场做舞蹈动作。
蝴蝶 4 人,系女鬼,扮像如同男鬼,但手持的骷髅头上加五佛冠。体形较高大,腰间系五色彩带裙子,也做各种舞蹈动作。
阿尔斯冷,即汉语狮子共 4 人。他们头戴卷毛面具,手持虎尾,着紫色绣花衣出场,做跳跃舞蹈动作。
八大金刚 8 人,又称对子。他们戴各色面具,着蟒袍,是护教神之意, 出场表演。
小查玛 21 人,系护教伽蓝。他们着彩缎三角袖彩衣。前 2 人持法绳,出场做各种舞蹈动作。
大查玛,又称十八罗汉、二十诸天,共 38 人出场。他们不戴面具,只戴宽沿大帽,身着各色蟒袍,持道尔吉(藏语铜杵)、洪合(铜铃)等排成一列队形,绕场行走,边走边做各种舞蹈动作。舞毕,行走变慢,不再回里院而在场内游动。因动作缓慢,多由中年人扮演。
大威德,由 1 人扮演出场,系牛头神。戴面具,上有 2 只牛角,上挂彩绸,进行舞蹈。
弥勒佛和娃娃共 6 人出场。他们戴面具,象征五子弥佛,舞蹈程式表演毕,坐于西旗竿座上。
查干萨哈尔和娃娃,查干萨哈尔意为白胡子长者,加上娃娃之人共 3 人。他们出场时不吹大喇叭,老者白发皓髯,出场后刚走下台阶就停了下来,由 2 名儿童扶持。他着黄色喇嘛服,把白发和睫毛挑起,左顾右盼,看看两边的儿童,表现出无限欣慰、快乐的神态,然后离开儿童。这时在附近站立的喇嘛,分别将儿童藏在身背后。老者回首不见 2 名娃娃,各处寻找仍不见, 便显示惊慌失措的神态。此时饶钹用边缘互相撞击,增加老者急躁气氛,接着喇嘛从背后把儿童领出,交给老者。他见 2 个娃娃分立在他的两侧,便高
兴万分,频频看 2 个娃娃,然后似有所悟,认定是佛的保佑,便到佛前礼拜, 随之坐于东旗竿座上。
最后出场的是一只鹿,仍由喇嘛扮演。他头戴鹿头面具,头顶有两只逼真的鹿角。鹿出场时,鼓和钹有节奏地敲响,场内秩序井然、鸦雀无声,围观的人翘首观望。鹿的动作,且跃且顾、跳跃合拍,时而飞奔,时而表演吃草饮水形态。此人表演步伐矫健,翻腾跳跃,时间长、难度大。鹿的扮演者一般由身体健壮、魁伟而动作又非常灵巧的喇嘛担任。
查玛演毕,由表演者、诵经者列队,转庙 3 周后会合。扔“白棱”的喇嘛去庙院外焚烧“白棱”,到此佛事完毕。
庙会所以选在正月和四月,是因为在岁首跳鬼是祈祷丰收、向 庙外送祟, 以纪念释迎佛转法轮日。四月十五日跳鬼是庆祝释迦牟尼圣诞日。
福会寺有一口大铁锅,由 8 块生铁焊接而成,深达 2 米,下部有 1 小孔, 约手指粗,但此孔只漏沙子,不漏水米,传说能煮一石二斗米的肉粥。是日, 崇拜喇嘛的蒙古人向庙内喇嘛舍布施,喇嘛则向贫困人施舍肉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