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地区汉族生育礼俗

武川地区的汉族妇女怀孕,谓之“有喜”。怀孕期间,如孕妇爱吃酸的, 人们断定胎儿是小子;爱吃辣的,便断定胎儿是女子。此即“酸男辣女”之说。

当着孕妇的面,忌讳谈那些因坐月子而“晕”、“死”、“难产”等活题。若谈了,孕妇和她的亲属会快快不悦,甚至当时就给他难堪。

“产褥期”俗称“坐月子”。生孩子时,先把产妇的母亲和“佬娘婆” 即助产婆请来。母亲来时有的拿“枣”和“梨”,有的拿“筷子”和“梨”, 意为胎儿与母亲身体“早离”、“快离”,以祝福生产顺利平安。倘遇难产, 产妇的丈夫便用洗脸盆端些冷水,上房顶把水从烟囱里倒下去,据说这样可促使孩子顺利生下。

孩子生下时,立即在门媚上挂红布条。一来表示这是“月房”:二来向别人示意孩子是男是女——此地传统习俗:生下小子,布条挂在门楣左边; 生下女孩,布条挂在门楣右边。

若第一胎生下男孩,其胎衣包从母体下来后,便在家门后挖个坑埋起来。因为有了儿子,取其“顶门垫户”之意。

在传统习俗中,人们认为男孩出生于“正当午时”为最好,女孩生于“半夜子时”为最好。如果相反则不好,特别是女孩。

婴儿在满月前,忌讳生人进屋。说生人进屋,便“踩”坏了孩子,婴儿便不好好吃奶、睡觉,而是大哭大闹。补救之法就是把“踩”孩子的人的裤角缝扯开点儿。

“坐月子”期间,产妇的亲朋都要带着红糖、鸡蛋之类的营养品来“探月子”。当然,这类事都由妇女们来操办。她们见了产妇,要先问身上“轻快”,而不能直问:“你月子晕不晕?身上难过不难过?”

旧时习俗,在产后第三天头上洗婴儿,产妇临产时的铺垫,也是三天头上起,俗说“起土坑”——因旧日农村产妇是在土坑上生产的。

产后第七天,产妇由喝稀粥改为喝面条。面条做得极薄、极细、极柔软, 俗称“七日面”。

产后十五天,谓之“过半月”。亲戚朋友带着红糖、奶粉之类的营养品来探望。

产后一个月要“过满月”,也在这一天,将门上的红布条取下。过满月是比较隆重的,产妇的亲朋这天都要前来祝贺,他们或带 30 个点心,或带红点儿的馍馍。中午坐席的时候,来客要轮流抱婴儿,俗话叫“转桌桌”。抱婴几时,他们依俗要给婴儿的小兜里装点钱,多少不拘,称“转桌钱”。主人收到这些钱,当时不数,而要放到席底下待三天后才数。未婚或已婚而无子的妇女,一般不抱婴儿,也不掏“转桌钱”。参加过满月的亲戚,还要给婴儿买点衣服或布料,有的亲戚带的东西是固定的,这就是当地俗话说的: “姑的鞋,姨的袜。妗妗拿的‘花脑阁’(即帽子)。”过满月,主家总是收入大于支出,俗话说:“长钱满月贴钱生儿(生日)”。

产后百日,要过“百岁岁”。去贺“百岁岁”的人,要拿一个“面库联”。“面库联”由一个蒸熟的面圈儿和十只面桃儿组成,其中九只小桃,一只大桃,大桃叫“老桃”。老桃的尖上捏着百日婴儿的属相。此外,还要带一个用五色线(不可有白线)编的“索儿”,中间夹有制钱。这天中午坐席时, 要给婴儿套“面库联”,一般是从最亲的人送的“面库联”开始,由婴儿的奶奶或姥姥套。就是把“面库联”从婴儿头上套到脖子上,然后掰开。套时, 她们嘴里或念:“九佛留,一佛守,守住亲娘不再走!”或念:“欢鱼吉兔, 莲花儿拴住!”(一面库联”上常捏有鱼、兔、莲花等图形)这些民间礼俗活动,无非是祝福婴儿日后既富且贵,长命百岁。来过“百岁岁”的人,他们回去时,主家把“面库联”留七只桃(包括老桃)和一半面圈儿,其余则让送者带走。

过生日以第一个生日和第 12 个生日比较隆重。第 12 个生日叫“圆生儿”, 取其属相转了一个圈之意。过生日与过“百岁岁”比较,除了不必贺赠衣服和布料之外,别的礼俗基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