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庙巡礼

驱车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出发,盘旋越过蜈蚣坝,依丘

陵起伏的公路向西北奔驰,诸峰尽失处,眼前便是一望无际的高原开阔地势, 这就是著名的乌兰察布大草原。

在阴山莽莽之北,瀚海荡荡之南,天苍苍、野茫茫的乌兰察布大草原中心,有一处山环水抱、霞蔚云蒸的小盆地,百灵庙就坐落在这片土地上。

百灵庙镶嵌在这美丽的草原盆地上。可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当地人却称它为:“巴吐哈拉嘎”。“巴吐哈拉嘎”是蒙古语,汉译意为:坚固的关隘。

为什么要把这个地方称作“关隘”?草原上的老艺人,弹奏着幽雅动听、扣人心弦的马头琴,说唱着关于它神话般的传说和优美动人的历史故事:

在百灵庙寺院的南面,有一座孤峰耸立的小山,人们称它女儿山。女儿山座落在塔尔浑、艾不盖两条清澈如镜的小河汇合处的三角点中心,它的尖峰上云雾镣绕,山脚下碧波荡漾,山上一片青翠,野花盛开。传说元太祖成吉思汗崛起漠北,南下征金时就首先由此突破了金长城。成吉思汗凯旋归来, 他统帅的蒙古军队曾驻扎于此进行整训。那时,女儿山上一个善做马头琴的女神,天天晚上奏出动听的琴声,称颂成吉思汗的功勋。游牧在这一带草原的汪古惕部落首领,也率众归附了成吉思汗。从此,这里的牧民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因为这里曾是当年驻守和练兵的基地,百灵庙是各个王朝你争我夺的古战场,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巴吐哈拉嘎”。

在今天百灵庙东北部约 30 公里的地方,有一座被称为敖伦苏木(汉译: 多庙的地方)的古城遗址。这里曾经是一座有着红砖碧瓦和大理石雕塑的古代建筑的城堡。据这座古城中的碑铭记载:这座豪华壮观的古城遗址,就是元代赵王马札罕的王傅府。马札罕是汪古惕部落(史称熟鞑靼、白鞑靼)的部落长,当年游牧于今日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北麓一带,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汪古惕部落臣服于金朝,为金守护长城(在今日百灵庙附近,有横贯东西、绵延远伸的一道金界壕遗址)。成吉恩汗兴起以后,这个部落当时的部落长率众又归附了成吉恩汗。后来,他们因随成吉思汗征服太阳罕和抵抗金朝立了大功,被封为高唐忠献王,以后又追封为赵王,子孙世袭。元泰定元年(公元 1323 年),马札罕袭为赵王,在这里兴建起王傅府。从此,这里就成为当时汪古惕部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沟通西北蒙古高原和内地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元朝衰败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 这里又成了几个王朝和盘踞在这一带的部落统治者们之间你争我夺的古战场。那座宏伟壮丽的赵王马札罕王傅府,大概就是在那个时期毁于战火,变成了一堆废墟。

传说,清初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汗时,曾来到过这里,现在百灵庙西南部山峦交错的群峰问的一座峻岭上,有一处叫做“康熙营盘”的颓垣遗址,据说是当年清兵到此驻扎过的营寨。传说,山顶上还有一块印着一对马蹄形的岩石,说是当时康熙骑马远眺时留下的遗迹。

但是,这个传说与史实尚有出入,其实康熙并未到达这里。民间传说的所谓“康熙营盘”,可能是随同康熙“亲征”的部将屯兵留下的遗址。清朝统治者来到这里后,为了统治蒙古族,给喇嘛教种种奖励和优待,以鼓励蒙古人出家为僧。现在称为百灵庙的古寺院,就是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 1702

年)至四十五年(公元 1705 年)间,由喀尔喀右翼旗(俗称达尔罕旗)贝勒王奉康熙之命改为“广福寺”的,当时是用蒙、汉、藏三种文字楷书大殿的匾额,其中蒙文为:宝音尼巴达拉古勒奇(音译)。以后,人们因当地盛产

百灵鸟,就把这座贝勒庙改称为百灵庙。

百灵庙寺院的建筑很考究。几座大殿都是雕梁画楣,绘着各种耀光夺目的彩色风景、人物和藏文经句,是内蒙草原上规模宏伟壮观的古刹之一。在寺院殿阁琳宫的前面,有两座宛如双峰叠玉的白塔,名为双塔。双塔后面, 还有一座和千佛殿毗邻的宫殿式的红墙青瓦建筑物,这是 1931 年西藏九世班禅喇嘛到此诵经时,特为他兴建的“班禅行辕宫”。在寺院的周围,还有十座娇姿秀丽、亭亭玉立的小白塔。据说,这些白塔里面都藏着经卷和喇嘛们的遗骨。

每年夏历六月十四日至十六日,百灵庙都要举行三天规模盛大的喇嘛“禅木”活动。“禅木”是梵语,汉译为“跳鬼”。其意义据说是攘除不祥、预祝平安的。这是一种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番式舞蹈。表演开始时,由一些喇嘛扮作鬼神,他们有的头戴假面具,扮演以阎王为首的 7 位凶神、白发翁神(又

称滑稽神)、好和麦(白骨髅鬼)等,也有的不戴面具,扮演 21 位菩萨和“哈喇沁汗”(多子女神)等。他们多是头戴红黄绸缎帽或扎红黄绸中,手里拿着各种法器或降魔宝剑,身穿色彩鲜艳的奇异服装,踏着伴奏的宗教乐器声, 按排列顺序先后从山门后走出,通过正殿大厅的通堂,然后跳下台阶来到广场,跳“捉妖驱鬼”舞蹈。最后,由鹿神和凤凰神出场表演。开始是头戴鹿角面具,身穿梅花斑黄袍的鹿神,昂首八权双角,连跑带跳,摇晃着脑袋, 巧做穿林腾跃之势,绕场凡圈,跳涧而去。继而是凤凰神出来,头顶长嘴钩喙鸟头面谱,身披凤毛羽翎般宽袖蟒袍,穿过正堂,向端坐在黄缎墩上的大喇嘛躬身礼拜后,便伸开双臂作昂首冲天、展翅飞翔之势而去。据说,这是象征“人畜兴旺”的吉祥未来。

从前,每到此时,牧民们来敬佛赶会者甚多,有的甚至全家扶老携幼, 赶上牲畜,坐着勒勒车,从几百里外来给寺院布施供品、磕长头、点酥油灯, 希望菩萨保佑人畜兴旺、免除灾疫。有的贫苦牧民还被迫把他们稍微懂点事的孩子送到寺院做终身剃度的“长命喇嘛”。

辛亥革命时,外蒙古僧俗封建主哲布尊丹巴等勾结沙俄宣称“独立”, 并向内蒙古各盟旗传送“檄文”,策划他们举兵响应。当时归化土默特旗封建上层中的部分人因不满北洋军伐驻绥远城将军张绍曾丈放土地、霸占煤炭矿务局等粗暴野蛮的压迫掠夺,于 1913 年初,骁骑校王禄等人附和哲布尊丹

巴,率领土旗蒙古兵 200 余人,与哲布尊丹巴神权政府派来接应的军队在百灵庙会合,企图举兵南下,攻占绥远城。同年七月,张绍曾调遣大同等地的第 20 镇军队,分为三路攻打百灵庙。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外蒙古军队看到势难力敌全部撤走,玉禄等因弹尽粮绝也撤出百灵庙。一年后,在张绍曾和土旗上层封建主的利诱下,玉禄终于放下武器投诚。北洋军伐的军队占领百灵庙后,大肆抢劫,将数百尊大型铜佛运往大同化铜盗卖,并放火烧毁了全部寺院。

1924 年至 1927 年,人们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又把寺院建造起来。但是, 重建后的寺院,不仅规模大大缩小,而且在建筑艺术上也远不及原先寺院的风貌。到 1931 年,招回住庙喇嘛约有 1300 余人(过去喇嘛人数最多时曾达

到 2000 人左右)。这时,“走东口”(去张家口)、“走西口”(去今呼和浩特)而来的旅蒙商号也渐渐多了起来,但是昔日被誉为“草原港口”的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了。

“九·一八”事变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一部分封建上层分子认贼作父,

公开投靠了日本帝国主义。西部地区以德穆楚克栋鲁普等一部分蒙古封建上层,于 1933 年 10 月在百灵庙召开会议,宣布成立“内蒙古高度自治政府”。

同年 11 月间,南京国民党政府派内政部部长黄绍竑、蒙藏委员会副委员长赵丕廉等来百灵庙视察后,经过几番周折,只许可德穆楚克栋鲁普等在百灵庙组织一个“蒙古地方政务委员会”,并任命何应钦为指导长官,从而使德穆楚克栋鲁普等的“高度自治政府”成为泡影。1934 年以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向华北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推进,德穆楚克栋鲁普等又勾结日寇,充当其推行“满蒙政策”的帮凶。当时,日本侵略者阴谋利用他,想继伪“满洲国”之后,再搞一个所谓“蒙古帝国”,以实现分裂、统治中国的侵略阴谋。1936 年 2 月 21 日,正当德穆楚克栋鲁普等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勾结,策划改元易帜,在察北组织伪“蒙古军政府”时,百灵庙“蒙古地方政务委员会”保安队的 1000 多名官兵,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地区党组织负责人乌兰夫等同志的影响下,举行武装暴动,冲出百灵庙,给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一次措手不及的严重打击,粉碎了他们企图建立“大蒙古帝国”的计划,打乱了日寇入侵内蒙西部地区的部署。

当时,绥远省国民党地方势力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大汉族主义的立场出发,也曾派人进行瓦解百灵庙“蒙古地方政务委员会”的工作。当他们看到“蒙政会”保安队倒戈兵变、离开百灵庙以后,立即调集军队,在武川县北部的叉叉村,包围井解除了这支蒙古部队的武装,企图通过改编,把他们完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结果是这支部队内部发生了大分化:一部分人员被绥远省国民党地方势力拉了过去;一部分队伍在德穆楚克栋鲁普的策反下, 又投降了蒙古反动上层;一部分队伍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坚持了爱国斗争。

日本帝国主义和德穆楚克栋兽普等在百灵庙遭到这次保安队兵变的严重打击后仍不甘心,又加紧扶植蒙奸李守信和汉好王英等,拼凑起伪“蒙古军”、“蒙古保安队”和“大汉义军”等队伍,公然向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兴和、陶林(察右中旗、后旗)、集宁等地发起全面进攻。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 在全国各地和绥远地区各族各界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呼声下,驻绥远的傅作义部队于 1936 年 11 且 23 日夜间,向百灵庙的日伪军队发起进攻,到 24 日凌晨攻克百灵庙,进一步打击了日寇和一部分民族败类们的嚣张气焰,使日本帝国主义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所谓“大蒙古帝国”的阴谋破产。但是,国民党军队占领百灵庙以后,大肆掳掠寺院,捣毁房舍店铺,纵火焚毁了两座寺院大殿,使这座历史悠久的草原山城变成了废墟。到解放前夕,这里只剩下几家小铺店和 20 多名小手工业匠以及几十名守庙的喇嘛。

百灵庙从 1949 年解放后的 40 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的照耀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它已成为五业兴旺、具有民族风格的新兴的草原城镇。特别是在每年六月中旬,这里依俗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富有民族色彩的“那达慕”大会。届时,方圆二三百里的牧民们举家同来,他们

或骑马或乘车到这里赶会。盛会期间,他们除了选购各自所需的日常生活、生产用品外,尽情参加“那达慕”的各项活动,观看“乌兰牧骑”等各文艺团体的表演,参加摔跤、赛马、射箭等文体比赛。人民政府为了促进全旗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还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同时奖励在各条战线上做出优异成绩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参加庙会的各族群众个个笑逐颜开、欢乐无比,因为他们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了草原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