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和大豆甘薯

甘薯在我国各地的名称很多,如白薯、红薯、地瓜、山芋、红芋、番薯、红苕等等,种植历史已有 400 年。首先从福建、广东开始,向北推广,很快普及到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除少数高寒地区外,几乎遍布全国。种植面积、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居第四位。甘薯产量很高,亩产 3500~4000 千克,甚至 5000 千克(折合原粮 1000 千克左右)。以上的实例很多,只要栽培措施跟得上,一季亩产吨粮并非难事。因此它是被公认的高产作物之一。它所以能够高产,主要因它是块根作物,只要栽培条件合适,薯块就能继续肥大,不会受季节限制,经济产量系数(薯块占全株的百分比)可高达 70%~ 85%,这是一般稻、麦等种子作物比不上的。甘薯的另一特点是,对土质要求不严,可以说什么地方都能正常生长。植株的再生力强,比一般作物耐旱、耐瘠,并能抗拒风、雹等自然灾害。甘薯根系发达,茎蔓有遇土生根的习性, 吸水吸肥力强,在其他作物难以生长的陡坡瘠薄地上,也能收到一定的产量。所以常被用来在新开垦的和没有改良的瘠薄地上种植。甘薯是无性繁殖作

物,茎叶匍匐地面生长,栽插与收获时间不像谷类作物那样严格,有利于间、套、轮作,也有利于调剂劳力、安排农事。南方有些地方利用甘薯稳产高产和便于间、套、轮作的优点,推行稻、稻、晚秋薯或早稻、夏秋薯、小麦等三熟制,获得较大面积亩产超吨粮的高额产量。在水田推广水稻与甘薯轮作, 旱地与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轮作,对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肥力、减少病虫害等,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甘薯还是新辟茶园、果园、桐林中较理想的覆盖作物,有的地区采用甘薯与幼林套作,不仅对幼林的抚育有较好效果, 也增产了粮食。

甘薯的用途很广。薯块中除含有大量淀粉和糖以外,还含有钙、磷、铁等元素,维生素 C、维生素 B1、维生素 B2 的含量都比米、面粉高。红肉甘薯

富含胡罗卜素,营养价值更高。人们常食用的米、面、肉类等属于生理酸性食物,而甘薯是生理碱性食物,适当吃些甘薯调剂膳食结构,有益于健康。甘薯茎蔓的嫩尖,营养丰富,可作为蔬菜食用。

薯块和茎叶都是很好的饲料,加工后的副产品如粉渣、糖渣、酒糟等都是畜禽的好饲料。据 1989 年国家公布的肉类生产最多的 100 个县中的前 10 名,都是甘薯的重点产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甘薯生产,对扩大饲料来源,促进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增加农家肥源,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着重要意义。

甘薯的单位面积淀粉产量比一般谷类作物高,用来制造酒精,出酒率高, 成本低,设备简单,可称为廉价的再生能源作物。甘薯还可以制造葡萄糖、果葡糖浆。我国糖源不足为了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每年要从外国进口大量食糖,耗用巨额外汇。为解决这个问题,专家曾建议,北方发展甜菜糖,南方发展甘蔗糖,广大中原地区是甘薯的主产区,充分利用丰富的甘薯资源,发展以甘薯为原料的果葡糖浆的生产,是缓解我国糖源不足的有效途径。甘薯可以制柠檬酸、乳酸、丁醇、丙酮、丁酸、味精、酶制剂、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和各种淀粉衍生物等产品,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纺织、塑料、染料等工业部门。在众多食品家族中,以甘薯为原料的各类食品,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如粉丝、粉皮、薯脯、瓜干、罐头、油炸薯片、薯丝、雪糕等。综上所述表明,尽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有了不小改善,一些地区那种“一季红薯半年粮”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甘薯的用途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从甘薯具有高产、稳产、多用途(食用、饲用、工业原料用)的情况出发,从我国人多耕地少,自然灾害多的国情出发,甘薯种植面积不能少。因为甘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减,直接影响着我国粮食的丰欠。例如,1985 年由于放松了甘薯生产,当年薯类(包括马铃薯)种植面积减少 2400 万亩, 因而使当年减产原粮500 万吨,约占该年全国粮食减产总量的1/4,造成1986年工业原料和饲料紧缺,以甘薯为原料的工业不得不改用主要粮食,更加剧了粮食的供需矛盾。另据中国营养学会预测,到 2000 年人均口粮中仍将保持

36 千克薯类,这是因为甘薯营养丰富,还有医疗保健作用。所以重视甘薯生产,稳定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将对我国粮食增产发挥重要作用。甘薯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旋花科,甘薯属,甘薯种。是蔓生性多年生草

本植物。生长在热带地区,四季常绿,能开花结种子,可以多年不死。在温带生长,茎叶遇霜冻就枯死,变成一年生植物。植株分为根、茎、叶、花、果实 5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