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稻田化学除草剂的发展趋势:

①发展高效低毒和安全的品种。鉴于农药的残毒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对除草剂的种类不但要求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效力高而稳定,而且着重考虑其对人、畜、鱼类的毒性,以及在动植物体内的代谢和土壤中的降解情况。如日本在 1970 年前主要使用的稻田除草剂五氯酚钠等,目前已为对人、畜、鱼低毒,对稻安全的草枯醚和杀草丹等所代替。

②发展混合剂或混用。除草剂合理混用可以扩大杀草谱,提高除草效果, 减轻药害,有的还可降低使用成本。目前,国外已生产和应用几种除草剂的混合剂。如 1977 年日本稻田使用混合除草剂的已占施用面积的 40%左右。我国稻田也已采取几种除草剂的混喷或混撒,如安徽的城西湖农场、江苏的练湖农场等。

混用的方法应根据除草的要求和药剂的特点确定。如以药效长的与短的相混合,内吸型的与触杀型的相混合,见效快的与慢的相混合等。

③发展颗粒剂。颗粒剂可以减少因药粉的飞扬而污染空气、水、稻,和危害人、畜、鱼类和附近的其他作物,所以发展很快。如日本的稻田除草剂已主要为颗粒剂占 88.2%,其次为液剂占 11.8%,粉剂已极少应用。

④发展土壤和茎叶处理的兼用品种。茎叶和土壤处理兼用剂可使除草剂的使用更为简单合理。它们的施药时间长,可减轻栽秧期劳力紧张的情况。如新近发展的灭草安就是一种土壤和茎叶处理兼用剂。

加速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生产效率,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水稻生产,历来以手工劳动为主,随着实行科学种田,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工业,水稻产区的农业劳动力显得更为紧张。加速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水稻稳产高产,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也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

数十年来,我国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在一些水稻产区, 排灌、脱粒、稻米加工等作业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田耕作、种植、植保、中耕除草、收获等作业机械化程度也有显著提高。

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根据我国水稻地区精耕细作的农艺要求,经过反复试验与改进,实现了机引水田犁、机引水田耙和旋耕机三种机具的系列化。每个系列具有多种型号,可以与各种拖拉机配套作业,基本适应于各地土壤特点和耕作习惯。同时,已研制出一些新型水田耕作机具,如耕耙犁、振动犁、窜垡型水平摆式双向犁、开沟犁、机耕船和机滚船等。

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我国亿万农民长期以来的理想。现在,各种型号的人力或动力插秧机、大小苗两用插秧机已定型投产,在许多地区大面积推广使用。近几年来,各地对机动插秧机的综合利用做了很多工作,使它不仅能插秧,还能犁田、耙田、平田、运输、脱粒、抽水和喷雾等多种作业。与插秧机配套的拔秧机,已试制成钳夹式、滚梳式等多种机型,进行试验示范,

有的已小批量生产。

水稻中耕除草机械化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已有显著进展。辽宁、吉林、江苏、北京等地试制生产的小型动力水稻中耕除草机, 有的还能兼施颗粒肥料和植保作业,北方稻区推广面积较大,南方稻区正在试验示范。

水稻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很快。各地已研制成功与多种拖拉机配套的收割机和联合收获机,一般都可稻麦两用,在收割性能与工作可靠性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排灌机械方面,先后成系列地设计制造了自吸泵、潜水电泵和大型轴流泵,填补了我国农用水泵生产上的空白。一些单位在水稻生产中试用了喷灌等新型灌溉方式。

实践证明,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不仅有利于节约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利于保证农时季节,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水稻稳产高产。

水稻生产包括稻田耕整地,育秧移栽或直播、施肥、灌排水、中耕除草、植保、收获、稻米加工和贮藏及良种繁育等过程。以下介绍水稻机械化栽培的几个主要环节:稻田耕整地机械化、水稻种植机械化、稻田中耕除草机械化和水稻收获机械化。

近代世界水稻生产发展很快。1948~1952 年世界稻谷平均每年总产为1.67 亿吨,1959~1963 年为 2.41 亿吨,增长 44%,1969~1971 年为 3.03 亿吨,又增长 27.3%。稻谷增产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增加播种面积,另一方面则由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 1948~1952 年全世界水稻播种面积为15.45 亿亩,1959~1963 年为 17.85 亿亩, 1969~1971 年为 20.1 亿亩。

1948~1952 年全世界平均单产为 217 斤/亩,1959~1963 年为 265 斤/亩,

1969~1971 年为 300 斤/亩。

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很大程度要归功于生物工程、遗传育种、化学除草和农业机械化等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