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以水田稻谷为主体的轮作区
广大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水热条件优越,水稻产量高稳,水稻种植面积一般占粮食作物面积的 60%—80%以上,形成了我国以水稻为主体的轮作地
区。从北而南的主要轮作方式为:稻麦两熟、双季稻、双季稻复种冬作,以及双季稻多熟制等类型。
稻麦两熟制:主要分布于江苏沿江、里下河、河南南阳、陕西汉中、安徽中北部,及湖北北部和四川等省,冬作麦类主要是小麦,其次是大麦、元麦。大麦、元麦成熟早,有利于水稻早插秧,提高产量。由于水利条件改善许多地区原只种一季稻而冬季休闲的冬水田,近年已改为稻麦两熟,比较普遍的轮作方式是:水稻→小麦(或大麦、元麦、油菜、蚕豆、豌豆、绿肥)。在北方稻区也有不少地区(如江苏徐淮地区、北京郊区乃至宁夏银川平原) 正在扩大或试行发展稻麦两熟制。
双季稻轮作制:包括双季稻连作和双季稻间作两种方式。连作稻在华中、华南地区发展很快,双季间作稻面积已大大缩小。例如,两广、湖南、浙江、江西、福建等 6 省双季连作稻面积合占水田面积的 80%以上。在西南高原还有实行双季稻田冬季休闲的一年两熟制。在大多数地区还在双季稻后种一季冬作或绿肥形成一年三熟制。双季稻与绿肥(苕子、黄花首蓿、紫云英、田萝卜)轮作是我国双季稻地区传统的主要轮作方式,有利于保持连作稻田一定的土壤肥力;双季复种油菜,有利于稻田冬耕、晾垡熟化土壤,并增产油料;双季稻与三麦、甘薯进行水旱轮作有利于土壤结构改良和消灭杂草。但是需肥较多,必需加强施肥措施,才能获得稳产高产。在华中地区双季稻复种冬作比较普遍的方式是:双季稻→蚕、豌豆、油菜、三麦、甘薯。在华南地区则双季晚稻收割后种冬小麦或冬甘薯。
三季稻多熟制:主要集中分布在热量充足的华南局部地区,栽培面积较小,例如海南岛东部地区。广州市郊区花县和梅县地区五华县也都试种成功一年三季稻,甚至再加一季冬小麦。还有一些地区利用双季间作稻再种一季蔬菜和一季油菜成为一年四收复种制。但这些三、四熟制必须有充裕的劳力和优越的水肥条件配合,才能获得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