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和旱稻的演化
野生稻是沼生植物,由野生稻驯化和培育出来的最先栽培稻应当是水 稻。从我国一些古籍中查考:从周代以来,多是讲的水稻。如《淮南子·坠形驯》中说“江水肥仁而宜稻”,《说山驯》篇更明确说“稻生于水,而不
生于湍漱之流”。 战国策》(约公元前 300 年)“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 等等。只有较晚的古籍如《管子·地员篇》中讲的陵稻和《礼记》中“内则” 提到了旱稻。
水、旱稻品种在形态上差异很小,而在生理上则差异较大。但从水稻的生态关系看,它与一般陆生作物不同,特有适于沼泽生长的裂生通气组织, 在旱稻方面同样具有这一性状。而且当水、旱稻品种转换环境栽培时,在特性上也没有多大区别。由于栽培土壤的水分多少引起了环境适应性的变异, 从而一个地方的籼或粳型的早、晚水稻,就可能驯化成一个适于旱作土壤生态型的旱稻。
在深水中的浮水稻品种,如广东的不归家或深水莲的生长形态与在沼泽生长的野生稻最相似,可能是直接由野生稻选择培育而成的品种。
我国的旱稻栽培,由于水利条件的改善,已逐步为水稻所代替。但在海南岛、云南、贵州、湖南等地的山区仍有少量栽培。河北、山东等地雨量不足的地方也有少量旱稻栽培。在世界各地一些雨旱季分明的国家也多利用雨季栽培旱稻,如西非各国旱稻约占 60%。其中利比里亚、多哥、达荷美、象牙海岸等地旱稻占 90%以上。拉丁美洲各国旱稻约占 75%,其中委内瑞拉、中美洲占 80%以上。亚洲各国旱稻较少,一般多在 10%以下,只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在 20%左右。
野生稻中没有发现糯稻,因此,从野生稻驯化和培育出来的,最先应当是非糯稻。糯稻是由非糯稻演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