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故乡在南美

南美洲是马铃薯的故乡,考古学家在秘鲁和智利沿安第斯山麓星罗棋布的古代遗址中,发掘出众多的马铃薯古代标本。可以确认,在新石器时代或更早时期,马铃薯已经在秘鲁沿海河谷流域的绿洲中种植,其栽植地区北到安卡什省的卡斯玛流域,南及伊卡省南部的沿海城市皮斯科之间的广大地 区。

最古老的马铃薯遗体化石是从海拔 2800 米的安卡什省高原奇尔卡

(Chilca)峡谷洞穴中发现的,碳 14 测定距今约为 10000 年。现在秘鲁高原的大部分马铃薯种植区,在更新世冰河结束期(大约在公元前 8000~6000 年)是不能种马铃薯的,那时这一地区或覆盖厚厚冰雪,或处于正在逐渐融

化和裸露陆地的过程;而在沿海或中部和西部山地,很可能大片土地已被草原覆盖,其间点缀绿茵丛林,并已适宜人类居住。早期的印第安人逐渐向这里迁徙并以采集野生马铃薯为食。今天在秘鲁沿海湿润河谷流域的广大地区仍然可以发现这类马铃薯的野生种。

栽培马铃薯怎么会起源于高寒的安第斯高原呢?据科学家的意见,早期迁移到那里与生存在秘鲁高原的部落不是来自西部沿海地带,而是来自东 部、从沿亚马逊河流域延长到哥尔基里叶尔山麓原始森林。远古印第安人在缺少武器和抵御能力低下的情况下,在热带原始森林里常常会遭遇许多悲惨的厄运。例如,在潮湿的密林里麇集有大量叮人的昆虫和蚊蝇,丛林中会突然出现猛兽和巨蛇,河溪和沼泽地又有长满巨齿的鳄鱼和蜥蜴。尽管那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可食的物品,并且可以很容易地种植玉米或其他作物,但他们还是尽可能地避开这种恶劣环境而迁移到寒冷的高地,最后在比较安全的濒太平洋沿岸高达 3000 米以上的安第斯高原定居。但严寒又给他们带来了

食物匮乏的危运:在那里木薯不能良好生长,玉米很难在 4000 米以上高地上正常地结实。饥饿迫使他们从地下寻找可食的东西。那时的马铃薯有浓郁的苦涩味,不那么美味可口。现代科学查明,野生马铃薯的块茎中含有大量生物碱,对人畜有毒,食用过多会使肠胃痉挛,心血管系统和呼吸机能受到抑制,甚至造成死亡。印第安人开始食用马铃薯时,把它切成碎片在河溪里漂洗后晒干,以减少苦涩味,他们可能要付出很多生命代价才学会这种食用方法,并辨认出哪些马铃薯适于食用并保留下来。史前农业时代人类居住区可能就是最早驯化植物的地区,人们把滋味适口的一个马铃薯种或几个马铃薯种栽植在居住地周围具有肥力的废弃物堆上,长出来的块茎又被携带至另一个居住区。经过不断地栽植和携带,逐步驯化的马铃薯就扩展到整个安第斯高原地区。

考古学的发现和分析不仅显示人类栽培马铃薯的悠久历史及其在古代人民生活中的地位,还为今后马铃薯的研究和发展给予重要启示。第一,秘鲁古迹出土的马铃薯块茎很多都遭受过病害,有些体内仍残留着菌丝。对它进行研究尤其是对经历过 4000 年的病源体的突变史进行研究,可望深刻地了解它的原始状态和早期发育进程。第二,用电泳法鉴定马铃薯品种的蛋白质, 可以查明现代品种与其原始祖先之间的关系;通过 DNA 分析还可获得新的遗传信息,有助于查明现代品种的植物学起源及其基因构造,并最终在培育新品种实践中起积极作用。第三,考古学的发现为作物科学管理提出新问题。例如,在一个地区发现未受病害侵染的古代马铃薯标本,或是自然生物防治机制在起作用,抑或栽培者所运用的措施在起作用,这有助于查明在人类的选择和保护下马铃薯的发展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