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求实与厚生
研究周恩来行政的决策思维方式,使我们联想到这样一个事实:管理中国这样一个仍不发达的农业大国,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甚至就其艰难程度来说,在 20 世纪的行政舞台上是极少有国家可以与之相比的。许多发达国家的行政首脑,包括美国总统里根在内,都为能在20 世纪管理如此一个大国、且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而深深叹服。因为在中国,在社会物质基础的薄弱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宏大之间,要维护紧张的平衡, 要保障全局的稳定,要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争取尽快地发展,缓则难进,欲速则不达;顾此容易失彼,兼顾容易失去个性,如此等等,留给管理者的迂回空间极为狭小,要掌握合适的“度”极为不易。这就必定要求管理者时时“戒慎恐惧”,始终保持一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管理心态,始终保持审慎的务实精神,始终保持对民生安定的切实关注。
周恩来,在 20 世纪的行政舞台上,一向以“实干的周恩来”著称。“诸葛一生唯谨慎”,周恩来在自己的行政生涯中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不同的是周恩来的谨慎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为思维基础的。他告诫同志和自己要“戒慎恐惧地工作”①,“应该有临事而惧的精神”②。这种“戒慎恐惧”、“临事而俱”的管理心态,使他以真诚的”务实”精神去努力实现“民生温厚,衣食丰足”,从而形成周恩来行政中特有的以“厚生”意识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尼克松称周恩来的“务实主义”是“奉行一种经济逐步现代化的政策”,这正是周恩来行政中的意识中心,它支配着周恩来行政活动中的外部事实和内部经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