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不同的公关对象而设计不同的公关形象

(一)纵向方面

  1. 在上级面前的公关形象的设定。在上级面前,管理者变成了被管理者,

    就使得对于管理者而言,这种公共关系较为特殊,也使得管理者在处理这种关系中处于两难境地。那么,怎样摆脱这种两难处境呢?

应当说,上级是一个管理者的首要公众,没有上级的支持,管理者也就难以顺利实施对下属的管理,其地位势将难以保持,莫遑论升迁了;上级也是被管理者追求的公众,作为下级,管理者不应等待上级主动接近自己,而应当自己主动去密切关系,促进各方面交流,并尽可能在上级面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从而得到上级的赏识、欢迎,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创造条件。

虽然上级有多种多样的,但只要个人不只从私利、个人恩怨来考虑,无疑都希望下属能够服从指示,听从指挥,希望下属能够真诚忠实,并且有足够的能力作好上级安排的工作。因此,管理者应踏踏实实作好本职工作,服从上级,以期取得上级信赖,而不能走歪道去和上级拉拢关系。至于上级中可能有个别人只记私利,不顾公益,管理者对此只能敬而远之,同这种上级的公共关系不是我们讨论的内容。

对上级的服从决非盲从,执行上级的指示也并非要把上级的指示当作教条。管理者在上级面前的公关形象应是有能力,有头脑,而盲从产生的公关形象只能是相反。管理者在处理对上级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到自己是下级,同时也是管理者这种双重身份,协调好下级与管理者这两个表面上似乎冲突的社会角色。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当是上级的得力助手,能够将上级的指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应当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应对上级唯唯诺诺,上级有了

错误也应以合适的方式帮助上级修正。总之,在上级的眼中,管理者也应是个管理者,而不单纯是一个下级。

作为管理者,面对上级,应当是人才而非奴才。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表现出人才的一面。至于对上级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置原则与人格于不顾, 则是奴才的行为。奴颜婢膝不仅会损及在下属面前管理者的形象,而且得不到上级的尊重,早晚都会被上级所摒弃。中国古代就有人写文章对此进行针贬,文中认为,宰相大臣们身居高位,但到了金殿之上,就要跪伏于地,长此以往,其人格早已湮没,骨头也脆软,如何能站得直,行得正,去处理国家大事呢?

在上级面前的公关形象设定时,也应考虑到具体情况的不同。管理者同上级的关系密切,富有人情味,如朋友、老同事、老上级等,则可以随便一些,但也应是在作到基本要求的同时,保持一种亲密关系,亲密也应在有节、适度及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以免损坏彼此的公关形象。如仅是公务交往,则只能理解为熟悉,因而要严格一些,应当给上级的印象是可以信赖的好下级, 不能去追求与上级的朋友关系。

上级的具体个人特点,尤其是性格特点,在设定管理者公关形象时应加以充分考虑。有些管理较为民主,性格也较能宽容,喜欢有棱有角的下级管理者,则不妨给他以正直的印象。相反,则应给予上级以善体人意、关心上级的印象。

  1. 在下级面前应具备的公关形象。管理者是相对下级而言的,没有下级也就没有管理。管理者的工作同下级息息相关,只有与下级处好关系,才能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下级帮助自己把工作干好。

对于管理者来说,下级同上级一样,是管理者的首要公众,管理者如得不到下级的认可就无法维持管理者地位。下级虽不能像上级一样马上对管理者的地位产生重大影响,然而,一旦这种因素积累起来,将比上级的态度更具决定性。得到下级拥护的管理者也比较能维护好自己的地位,下级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消上级的消极看法,从而影响上级的决定。因此,虽然管理者是被下级追求的公众,管理者也应将下级作为受欢迎的公众来对待, 在这里,管理者固然不必像对待上级那样主动地增加联系,促进交流,但也应当具有相当的主动性,坐等将使管理者失去部分公众,使他们从独立公众转变为逆意公众。

无疑,下级总是希望管理者能够管理本单位、部门或组织,顺利成功地完成各项任务,保证本单位、部门或组织的顺利发展、运行,同时下级也希望管理者能够满足他们的利益要求,关心、爱护他们,成为他们可资依靠、信赖的对象。因此,管理者公关形象的设定首先应从这一方面下工夫,而不仅仅是口号连天,实事却没作成几件,到头来效果适得其反。

德国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之父艾克哈特是成功者的典范。二战结束后,德国大部分地区已成废墟,人员死伤惨重,工农业生产一片萧条,国民经济完全崩溃。艾克哈特于危难之际受命出任经济部长,用他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重建德国,经过德国人民上下一致、齐心合力的几年努力,加以美、英等国的支持、帮助,德国经济以奇迹般的速度得到恢复,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仅如此,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中还有着众多的社会保障措施, 能够切实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的稳定。艾克哈特也因他在经济领域的巨大成功而赢得了德国人民的尊敬和信任。后来,他又被选举为德国总统。

富有政绩,关心下级的利益要求,爱护下级这些内容可以说是管理者在下级面前公关形象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内容。此外,管理者还应根据下级的具体情况特点、设计自己的公关形象。

下级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亲密、生疏之分。同下级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必要的,但应以不危害正常公务关系为限。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管理者维护一个集体是以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管理者对成员的爱为条件的,一旦这种感受消失,集体就将解体。因此,管理者不应同下级中的个别人保持过分亲密的关系,即使这种亲密关系已然存在,也应和公务交往严格分开, 防止在下级面前产生不公正的公关形象。

管理者公关形象的目标设计也要依下级的群体特点而定。下级作为一个群体,一般总有某些不同特点,他们可能在所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社会心理传统、行业方面有不同之处,因此管理者要区别对待。

  1. 与同级的同事之间的公关形象的设计。除了上下级外,管理者也将与众多的同级同事交往,这些人可能是同一管理团体的伙伴,也可能是同一组织内部处于同一层次上的各部门的领导,由于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因此,这种关系和日常人际关系有较多的相类似之处,日常关系的一些要求也适用于此。然而,作为管理者,仅作到常人的要求是不成的。作为管理者应考虑到双方都是管理者的身份,避免因不拘小节等原因妨害管理者的尊严。这样处理同级关系的要求也应当成为设定管理者在同级面前的公关形象的出发点。

处理同级关系的要求是:一、积极配合而不越位擅权;二、明辨是非而不斤斤计较;三、见贤思齐而不嫉贤妒能:四、相互沟通而不怨恨嫉忌;五、支持帮助而不揽功推过。这五条无疑也可作为管理者在同事面前的公关形象的目标,只要能达到这些要求,就一定能在同事面前树立良好的公关形象。

(二)横向方面

横向方面的关系较为复杂,只能分类而言。这里我们根据公关学的公众分类也将其分为受欢迎公众、不受欢迎公众和被追求的公众,但这种分类并非绝对,同一公关对象可能属于其中的一种、两种甚至三种公众的群体。如一个记者到一家公司为某项事务拉赞助,则他作为记者,是公司的被追求的公众,他也可能是公司的顾客——潜在的成为现实的,那就是受欢迎公众, 目前他在拉赞助,一般来说,他在扮演不受欢迎公众的角色。

  1. 被追求的公众面前公关形象的设定。被追求的公众是指管理者对之感兴趣,而反过来则未必是那部分公众。如对一个企业而言,新闻部门、企业的政府主管部门等,均是企业的被追求的公众。由于两者关系是这种情况,

    管理者就需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接近被追求的公众,取得他们的好感,成为他们的受欢迎公众,这时就有必要将被追求的公众分门别类,区别对待。例如企业对待新闻部门,管理者就应在新闻界面前树立如下的公关形象,如态度热情、积极主动,能坦诚对待记者,具有较多的让新闻界感兴趣的内容, 比如有魄力、政绩突出、热心公益事业、人品高尚等。但热情并非谄媚,对待被追求的公众应是能够给予其较实在的利益,日常交往中,在他们面前决不可有任何有损自己尊严的行为,低声下气、苦苦哀求决非管理者的行为, 那样只能导致管理者成为被追求公众的不受欢迎的公众。

对于有些管理者而言,可能由于身居高位,个人可能成为单位的追求公众的受欢迎公众或被追求的公众。这种情况下就需考虑到管理者公关形象与

单位形象的一致性,所以,仍要放下架子,尊重对象。

  1. 受欢迎的公众面前的公共形象设定。由于受欢迎的公众与管理者的关系是互利性的,因而管理者可根据对等原则与之交往。但互利并不一定表明利益一致、要么双方利益都无法满足,要么双方在利益问题上要讨价还价。对于这种公众,管理者的公关形象应是通情达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对方的利益要求,但又坚决果敢,信心十足,不作无谓的让步。如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面对外面的业务人员,则应既能满足对方的合理要求,又能照顾到本单位利益。

在这种公共关系中表现出一定的热情是必要的,但绝不可太过于热情, 否则容易在利益问题上处于不利地位。中国有句俗言:“一问三不卖,一赶三不买。”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因为太过于热情,在这种互利但利益又有冲突的关系中,容易给人以虚伪的印象。太过于热情有可能使对方产生被追求的公众的错觉,因而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利益要求。

  1. 不受欢迎的公众面前公关形象的设定。管理者对于不受欢迎的公众,

    一般应不打交道,免得处于为难的境地。如企业面对募捐者,如能答应其要求,管理者当然可以出面,并因此而能产生好的公关形象;但如不能答应其要求,则宜以下属出面,以推托责任的方式对待;不得不出面时,管理者应表现的公关形象是,对其工作表示理解、同情,道义上大力支持,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留待日后有余力时再予帮助。

事实上,当今社会中一般不存在完全的不受欢迎的公众。许多公益性组织也将受到企业单位的欢迎,单位及其领导人可以因对公益性事业的赞助提高本身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对电影、电视、书刊的赞助可以取得广告效益。这样,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管理者在有力量时也会在这一方面投资。作为管理者,决不能给予这类公众以“铁公鸡”、一毛不拔的公关形象,进而影响到管理者本人、组织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