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习动机指引学习活动朝着一定方向进行

学习动机不仅引发学习行为,它还指导行为的方向。譬如,某一学生想当作家,那他的活动就朝着这一方向进行。他将大量阅读中外著作,研究其写作方法与技巧;一般人看电影、电视只作娱乐,而他却在研究其题材布局、语言运用以及形象塑造等;他还经常练笔、投稿,等等。总之,他的一切活动都沿着作家之路进行。

学习行为对动机有他的反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即是说持续的学习可以强化动机。尤其是学生的成就动机往往与这个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关,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其成就动机就高。因此,在教学中,当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强度时,教师要强制学习动机,从而进一步推动其学习行为的自觉进行。

一般地说,动机较强时,有机体的活动就勤快,便于提高学习成绩。但是,当动机过分强烈、超过一定限度时,有机体就处于紧张的情绪状态,进而使注意力和知觉范围过分狭窄,降低了思维效率,限制了正常活动。譬如, 有的学生在考大学前作了充分准备,被认定能够考中名牌大学,然而高考揭晓后却连普通大学亦未考中。究其原因,是由于这类考生动机过分强烈,答卷时,有机体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窒息了正常思维,结果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心理学家认为,动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与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经过实验得出这一样一条规律:中等难度的习题需中等强的动机,较易的习题需较强的动机,而较难的习题需较低强度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