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策略化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解决问题的策略通常是指选择、组合、改变或操作头脑中已有知识命题的一系列规则,以便填补问题的固有空隙。策略的功能在于减少尝试与错误的任意性。节约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提高解答成功的概率。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策略,并善于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监控” 自己的策略,从而及时换用更有效的思维策略,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策略具有不同的性质,它们与知识的结合程度是不同的。有的思维策略相对更具体,更与特定范畴的学科知识相联系,而有的思维策略更带智力性质,更具一般性,而较少与学科知识相联系。正是后一种思维策略目前受到了更多的质疑。有人设计十一种新训练方法教程。学生接受这种教程的训练后,会有助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但却很难提高各门学科的解决问题的成绩。这一教程的设计者,认为各门学科都是只要设法使这个教程所训练的思维方法与学科之间架起“桥梁”,就能提高学科的解决问题能力。然而,许多教师感到难以提供这种桥梁。许多不与专门知识相联系的一般思维策略的运用和训练效果都受到了类似的批评。

总之,当代研究表明,企图通过某种脱离学科知识的一般智力训练去增强“心理力量”的做法可能效果不佳;将一般认识能力训练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才会更加有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当代心理学越来越重视另一种更具特殊性的策略性知识,即更多地与学科知识相联系的思维策略知识, 例如解答数学应用题的思维策略。就解答数学应用题而言,也具有不同的抽象程度。解答“行程应用题”的策略就比解答一般数学应用题的策略更具体, 更与某个特殊领域的知识相联系。

知识的条件化、结构化、熟练化和策略化,这四点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整体。例如,策略性知识也必须条件化、结构化、熟练化,才能有效的运用于解决问题。

总之,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即学会如何学习的研究,而不是仅仅研究学习的结果(作业的正误和考试的分数);注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在头脑中建构起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学科知识结

构,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十分有意义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