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件化

学生从学科中学到的知识有时会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因此形成僵化的知识。僵化的知识只能在一个有限的背景中才能提取出来,例如仅在与当初知识获得时的条件相似的背景中才能加以应用,尽管本来它们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各种各样的场合。传统的教学内容易导致僵化的知识。高中学生都学过电学,可在安装电气设备时,却不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这不能不说这是一大缺憾。

知识的僵化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知识的“僵化”,有必要使学生在大脑中储存知识时,将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触发”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起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这些知识在什么条件下作用,当面临这些条件时,就能有效地提取这些知识。许多学者认为,当人面临问题时,能在大脑中检索、提取和应用与任务相关的知识,是智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的可检索性,有必要在呈现知识时,使学生同时考虑这些知识在课堂之外的背景中的应用条件。曾有两所中学在讲化学课。一所在化学实验讲解,并让同学个个实验。而另一所在教室讲解只有老师一个实验。十年后,前所学校的学生,对实验都记忆犹新,而另一所早已遗忘干净。这证明课堂上传授知识时如果不考虑学生在自然状况下所遇到的实际情境,就很难保持这种知识的活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