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南教师进修学校 庞德松

优化课堂结构是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改必须具有学科特性,而忽视了这一点,任何教研探索都将与语文教改的真正门径失之交臂。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万事万物都是由内容丰富的各组成部分(要素),通过各种方式集合在一起(结构),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因此,要素是系统的“物质”基础,而结构是系统的内在根据。对要素—结构—功能这三个环节的认识和把握,是研究优化课堂结构的一项基本内容。

课堂教学是在时间和空间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从空间上看,语文课堂教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立体交叉,形成复杂的多边关系,要优化其结构,必须使三者充分协调;从时间上看,课堂教学总是由若干阶段组成的独立段落。我们可以把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作为教学过程最基本的要素。这样,课堂教学的任何发展阶段上,都存在着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协同作用。钱梦龙、魏书生的课,课堂结构紧凑、匀称、干净、利索,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令人入痴入迷的情境,那种让学生学而不厌、逸而功倍的气氛,那种使学生随着课文内容波澜而产生的如泣如慕、如怨如诉的感情流动,那种“引而不发”、“举一反三”或于无疑处激疑所撩拨起来的使学生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和竞争意识,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情境优化是语文学习中不容忽视的条件之一。情境优化取决于教师良好的素质优势。而语文本身学科语言所具有的强烈的表现力和美感作用又为教师优化课堂情境提供了充分的背景优势,如朱自清的

《春》,踮着脚尖“叩”开风门,迎面一股温馨,春风过处,近的水,远的山,地上的小草,天上的太阳,都行动着,“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桃李争妍,莺啼草长,嗡嗡的蜂鸣,牧童的短笛,同奏一支迎春曲;年老的蹒跚, 年幼的雀跃,就连春雨也拿着花针为春姑娘“斜织”着彩屏,这是空前的闹春会,是万头攒动的闹春图。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仿佛徜徉于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遨游,或曲径通幽,得攀援之情趣, 尽求索之愉悦,执教者宜在此用劲儿,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情境,使他们进入意境,化为角色。

语文的学科特点,处处为教师提供课堂情境优化的背景优势。汉字的表意性和形象性特征,展示给学生的远远不是一些呆板、孤立的符号,比如: 学生读到“露似珍珠月似弓”,“日出江花红胜火”之类的字句时,句中的“珠”、“月”、“弓”、“火”、“红”等,无一不赋予了活脱脱的生气, 这些文字本身饱含的丰满生动的形象也仿佛一个个从纸上站立起来,活鲜鲜地跳跃着。如果把这些文字再优化组合成一串串优美动人、舒缓自如的句子, 再辅之以五彩缤纷的修辞,所营造的情境的美感效果和动人力度,更令人陶醉、入迷。在此境界中,无论是要素、结构、功能,还是教师、学生、教材, 都得到了充分的协调。

从美学的观点看,每个学生都是带着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艺术

修养、审美情趣进入课堂的,执教者利用语文学科本身之长,再加上语文教师有目的的感情投入,和千方百计的情境创设,课堂气氛就会异常活跃。“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此言甚当,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在课堂情景优化中的参与性和共创性的特点,这才是课堂结构、情境优化的真正门径和艺术境界,也是改革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阳关大道。

实际上,教学系统的优化运行,就是教学系统的各种构成要素保持最佳状态和最佳结构,以保证教学系统的最佳运行,实现教学系统的最佳功能。语文学科天高地阔,熔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于一炉,字字珠玑,篇篇锦绣, 形神兼备,声情并茂,非其他学科所能肩比。这些,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自由驰骋的疆场,提供施展才华、发挥个人优势的机遇。充分利用客观优势, 努力从营造语文教学的情境入手,优化语境设计,加强语感培养,简化头绪, 突出读写,走从读书中学会读书,从语境中把握语感、从写作中学会写作的语文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调控作用, 实现对教学系统的优化调控,为学生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优化学习动机。诚如是,语文教改就会走出误区、摆脱困惑,开辟语文教学更深远更广阔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