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训练的序列化

河北汉沽农场文教局 么志丹 陈树全 么庆达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最基本的手段。小学语言文字训练是在阅读教学中落实的,在阅读教学中既要理解课文内容,又要进行思想教育;既要进行基本功训练,又要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培养能力。阅读教学这种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它的复杂性,使教师在实际课堂执教中难于把握,因此有必要建立小学语文训练的序列化。

建立小学语文训练的序列化是客观事物发展的需要。小学生入学后,要经过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学习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编者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编排了适合儿童接受能力的语文知识,再由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共同努力来完成知识的传授,这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粗线条的序列。如说话的训练,教学大纲要求低年级段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中年级则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高年级要求能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及自己的见闻。其它训练内容也都具有同样的内在联系。语文知识这种内在联系,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构成了客观事物的发展,也就形成了语文训练的序,如果我们可称之为粗线条的序。我们以这个序为核心,进一步加工,辐射出若干个子序,那将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细的语文训练的序列化, 以便于具体操作。

建立小学语文训练序列化是目前师资现状和教学现状的需要。“费时多而收效少”是长期困扰我国语文教学的一个幽灵,而造成这一弊端又有诸多方面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当前师资条件差、素质低,由此导致不能有效地进行语文训练。我们对陡沽乡小学教师编制及学历职称问题做了一组问卷调查。

从调查情况看,该乡代课教师占全乡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无职称的教师也占全乡总数的一半以上。很难想象,这样的师资水平能很好地驾驭教材, 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训练。尽管他们有责任心,但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渴望有一套成型的语文训练资料,以弥补他们的“欠缺”。

目前的教学现状,就小学语文训练来看,仍然存在着教学效率低和训练方法不当的弊端。教学效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认识不清;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二者关系摆布不正;训练目标不明, 训练要求把握不准;训练内容偏颇,训练方法不当等,这些现象都亟待解决。

如何建立小学语文训练的序列化呢?笔者认为应该体现以下几点。

一、序列化的系统性。建立小学语文训练序列化应以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为蓝本设计训练内容。从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思考,就会悟出必须学好教材中的“字、词、句、段、篇”,只有学好“字、词、句、段、篇”才能形成“具有初步听说读写能力”。由此看来,小学语文训练的内容应包括“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所谓系统性是指这十项训练内容纵向发展的条理性和完善性。如识字,从一年级的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到六年级的能独立识字,熟练地查字典,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并具有

一定的辨析字词意思的能力,这就是一条识字训练的序列。在这一单项训练的序列中,每个训练点都有相应的具体内容。如,什么是汉字的基本笔画呢?汉字的基本笔画是“点、横、竖、撇、捺、提”其它笔画都是由这六种笔画变化出来的,一般可归纳三十多种。这些笔画再配上相对应的典型汉字,这样既有纵向的训练序列,又有横向的训练点,使序列化富有完整的系统性。二、序列化的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就是在训练序列的不同阶段内部的

区分度。即无论是一册、一组、一课文章,都要找准它所处的地位。如,小学语文七册(人教社)段的教学,七册教材虽处中年级阶段,但在段的训练上已从六册段的内部训练转入段的外部训练。在分段和归纳段意这项训练中,一至五组课文又各有区别,显示出明显的层次性。第一组课文只是渗透分段。第二组,给段意并暗示段落起止和叙述顺序的方法,引导学生练习分段。第三组,从“想想每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开始进入初步归纳段意的训练。第五组,①选择段意;②给几个答案选一个最准确的作段意;③自己练习归纳。从第五组以后,学生已初步形成技能,可以自己去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了。所以,我们在编写训练序列化的内容时要体现出课文这一特点来。有了这样的层次性,使每次训练都有明确的任务,再配以相应的步骤、过程、方法,使训练逐渐深入,学生的认识会逐步深化。

三、序列化的阶段性。阶段性显示出年级段的特点,可分低中高三个阶段。如低年级段在训练的序列化上应反映出“汉语拼音和识字、写字教学, 词和句的训练内容,朗读和默读的训练”。以下是低年级段的训练序列的构想。

  1. 借助汉语拼音读“学词学句”,读儿歌及课外读物,发展儿童的语言。

  2. 学习用看图归类识字、形声字归类识字、基本字带字归类识字、同音字(形近字)归类识字、独体字带合体字归类识字、按汉字表义特点归类识字,反义词归类识字、查字典归类识字等方法,了解一些汉字的规律,学习独立识字,学习写字。

  3. 凭借图文并茂的形式和学词学句等内容,进行初步的观察训练。

  4. 加强词、句的训练(建立词、句的概念)。初步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

  5. 进行朗读训练,学习默读课文,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

  6. 通过回答问题复述课文的训练,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7. 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有了这个训练序列,基本上就把握住了低年级阶段的训练内容。

四、序列化的连续性。序列化训练的连续性是指各个阶段的衔接,使各阶段的训练序列及训练点自然地连接起来。这就要求序列化的本身要体现出年级与年级、年段与年段的衔接和向后一个年级的过渡,既不要拔高要求, 也不要降低要求,不超前,也不滞后,不重复,也不遗漏。如,四册讲读课文教学中开始学习默读,这一训练重点从默读方法上下功夫,并养成好的默读习惯。到了五册,开始与这一训练衔接,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要求“默读,指导学生逐步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四册与五册虽不属一个年级段,但在训练内容上自然衔接,这就是训练序列化的连续化的旨意所在。

笔者认为,建立小学语文训练的序列化是一个艰巨的科学工程,既需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又需要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只要我们更新教学观念, 强化训练意识,认真钻研大纲、教材,并不断地实践、改革、完善,一个系

统的、层次分明的、富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小学语文训练序列化》一定会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