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的政治发展及特征

大约在公元前 3500—前 2600 年间,爱琴世界各部分先后进入青铜时代。克里特岛进入青铜时代,约自公元前 3000 年起始。

在爱琴地区,早期青铜时代(即铜器时代或金石并用时代)是氏族制逐渐解体的时代,是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时代。这时整个爱琴世界仍然是氏族公社制的农村,尚处于阶级社会的前夕。不过在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等地,已经出现可能是统治者住宅的建筑,因为这些建筑都呈现出“王宫”的气派。昭示着克里特岛阶级和国家的萌芽正在孕育之中,事实上,爱琴地区阶级及国家也正是在克里特岛最早出现的。

随着公元前 1900 年左右中期青铜时代的到来,出现了许多大规模的王宫和城堡建筑。这时,王宫开始成为首都,出现了阶级社会和国家。克里特岛最先经历了这些变化,并真正进入阶级社会。考古资料证明:中期青铜时代, 克里特的克诺索斯、马利亚、法埃斯特等地,都兴起了王宫建筑。

克里特由中期青铜时代开始进入文明社会。自此,克里特文明史大致经历了早王宫时代(中期米诺斯ⅠⅡ)和后王宫时代(中期米诺斯Ⅲ至晚斯米诺斯ⅠⅡ)两个阶段的发展①。

早王宫时代(公元前 2000—前 1700)的显著特征是城邦的初期兴起。作为文明时代标志之一的文字,到这个时代后期才有,且为象形文字,线形文字 A 则到后王宫时代出现。在象形文字之前,劳动者已经能够在自己的制品上作某种记号,而后出现各种印章。这些都还不是文字,但前于文字,以表示某种概念,要求,如属谁所有,为谁所制,等等。文字的产生不管起初怎样简单原始,总说明当时已有了国家政府,有了管理和记载的需要。到早王宫时代末期,克里特岛许多城市和王宫全都遭到毁灭,其原因可能源于自然灾害,但也许是由于内部的起义或斗争。

后王宫时代(公元前 1700—前 1380 年),克里特文明有了新的高涨。克诺索斯、法埃斯托斯和马利亚的王宫得到重建,岛上的城邦也大大增多了。以致荷马史诗中克里特有百城之称①。克诺索斯米诺斯王朝一度达到称霸爱琴

① 米诺斯为希腊神话中克里特著名国王的名字,因此史学家也用其名划分这段历史时期。

① 荷马:《伊里亚特》。

海的地位。

考古学者把克里特青铜时代与米诺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但是将米诺斯王朝放在后王宫时代要更为合适。因为,克诺索斯城的盛极一时以及称雄爱琴世界,正是在后王宫时代米诺斯王朝统治下克里特社会迅速发展的显著成果。米诺斯政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将海作为克里特王国权威和势力的基础。米诺斯海上霸权的军事行动加强了海上交通,肃清了诸岛的盗匪,并建立了最早的海上殖民地。这样,米诺斯也就成为第一个建立海军的人,同时也成为第一个殖民主义统治者。

米诺斯在政权统一并成为国王后,成功地征服了邻近的许多岛屿,并向较远的一些岛屿派遣了拓殖的人众。公元前 17—前 16 世纪,他先后在罗多斯岛的特里安达与安那托利亚西岸的米利都建立了殖民地。米诺斯在侵占爱琴诸岛的同时,还向希腊半岛的麦加拉及雅典发动进攻。最后,他甚至将军事扩张的触角伸向西西里,结果是全军覆灭,落个身死兵败的可悲结局。这样,米诺斯王朝的终结也就成为克里特文明殒落的先兆。

后王宫时代,克里特社会已有严重分化。这一时期,王宫尽是高楼大厦、巨柱华堂;王宫以外,王家别墅,贵族私邸,也是柱厅画廊,华丽堂皇。所有这一切与平民居住条件的简陋、恶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目前尚无法知道克里特在后王宫时代奴隶制的情况。亚里斯多德说米诺斯王朝有边民制度②。他说的边民,是指希洛人。但他主要是由后世古典时代联想到古代,是否可信,还难断言。

克里特在后王宫时代并没有出现中央集权的专制帝国,当时实行的只是城邦分立制。城邦为贵族政治,氏族贵族占统治地位。贵族间争权夺势的斗争是克里特王国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据说,米诺王就是借助平民力量, 在击败别的城邦贵族后,才取得王位的①。

后王宫时代,克里特统治者一身兼任祭司和军事领袖之职。克里特王最支持者是他的亲信。这些亲信人物也正是国王实施其政治影响的最佳媒介。最高统治者行使政治权力、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都是其住所宫廷。克里特统治者的宗教信仰,有许多与东方民族相似的特点,如将鸟、鱼、花以及石等尊奉为神圣之物,把作为生产和丰收象征的牡牛视为崇拜对象等。不过,在克里特,崇拜仪式由女祭司而非男祭司执行,这显然是克里特社会制度的鲜明特点之一。这时的克里特社会已经具备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神权政治的特点。

克里特政治发展及特征表明克里特米诺斯王朝的社会政治制度在许多方面类似于古代东方王国式的奴隶制国家。可以说,正是克里特首次将奴隶制国家这一伟大文明硕果引入了欧洲大陆,并使之得到了初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