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雅利安人的吠陀时代

印度·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后,首先经历了一段氏族制的解体期,

(公元前 1500—前 600 年)即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史学界称之为“吠陀时代”。关于这一时期的印度历史,主要见于印度历史文献资料《吠陀》。

《吠陀》共由四部组成,其中以《梨俱吠陀》最为古老,它所记载的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为早期吠陀时代或梨俱吠陀时代;其余三部《吠陀》为《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合称作后期吠陀,它们所反映的时代自然被称为后期吠陀时代。

关于整个吠陀时代的社会性质问题,史学界目前尚无定论。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所下的一个断语也许对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他说:“⋯⋯一切文化民族都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自己的英雄时代⋯⋯”这里所说的“这个时期”是指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而“英雄时代”则是指军事民主制时代,类似于希腊荷马时代与罗马王政时代。至于印度·雅利安人吠陀时代是否具有王政时代军事民主制的特征,亦即吠陀时代是否为英雄时代,则需要我们对这段历史做出客观地分析和说明。

吠陀时代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具有典型的印度民族特征,对后期印度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吠陀文化作为继哈拉巴文化之后印度河流域的杰出文化,以其庞杂而无所不包的文化体系而成为印度民族文化的渊泉与基础。

那么,在这块文化土壤的孕育下,吠陀时代,印度社会的政治发展及其特征又是怎样一种面貌呢?下面就循着时空的自然轨迹,看看印度·雅利安人治理社会的杰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