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

布达佩斯学派的形成与匈牙利理论家、西方马克思主义先驱人物卢卡奇的思想和活动密切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匈牙利建立人民民主制度,侨居苏联的卢卡奇回国,任教于布达佩斯大学。由于他在政治见解上与执政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发生冲突,他的思想受到批判。1956 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成为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思想任务,卢卡奇重新活跃起来。他积极发表反斯大林主义的演说, 批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教条主义,甚至在 1957 年匈牙利事变中担任当时的文化部部长。在苏联干预下,事变失败,匈牙利展开批判修正主义运动,卢卡奇再次成为批判对象。 60 年代初,批判运动平息, 卢卡奇和他的相同政见者重又得到认可,并形成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的非官方马克思主义派别。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公开出版理论著作, 被人们称作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布达佩斯学派”,或“卢卡奇派”。

60 年代后期,布达佩斯学派因猛烈抨击苏联占领捷克行为,再次与执政党发生冲突。学派的主要代表被开除出党,全国掀起一场反对敌对意识形态影响的政治运动,学派成员所在的科学院哲学所和社会学所被指责为坚持右倾观点。1972 年,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委员会通过一项与意识形态内的敌对观点、调和观点作斗争的决定;1973 年,匈牙

利又公布出版禁令,布达佩斯学派遭到进一步批判和打击,又一批主要成员被开除出党,学派被解散。70 年代中期以后,迁居西方的一些成员继续发表论文和著作,对国际和匈牙利国内依然有很大影响。进入 80 年

代,匈牙利改革的失利使社会主义工人党失去威信,于 1989 年改名为匈牙利社会党,并放弃党领导国家的纲领和民主集中制。1990 年,由于社会党内部的分裂而失去领导能力,在 3 月的国会大选中失去执政地位, 被排除于政权之外。也许,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的这个结局并不是布达佩斯学派成员们所希望的,因为他们所反对的只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的做法,他们所努力的是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所希望的是建立一种“具有人性的社会主义”。但是,他们在 70 年代以后发表的意见,多少促成了匈牙利政局的改变,这是不容否认的。

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成员除卢卡奇外,还有黑格杜斯、海伦、马尔科斯、瓦吉达等。他们的主要论文和著作有:《历史与阶级意识》(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卢卡奇)、《社会主义社会的结构》(黑格杜斯)、《社会主义和官僚主义》(黑格杜斯)、《社会主义的人道化:布达佩斯学派的作品》(四人合集)、《日常生活》(海伦)、《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海伦)、《激进的哲学》(海伦)、《历史理论》

(海伦)等。

布达佩斯学派的理论侧重点在于反对斯大林主义和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教条主义倾向,因而其论述具有鲜明的论战色彩。他们的口号是“回到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去”、“改革马克思主义”、“复兴马克思主义”等。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历史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他们反对自然辩证法的提法,认为只有在社会历史领域才有辩证法,因为辩证法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体现;同样,把认识活动理解为反映过程也是错误的,复写、摄影式的反映不是人的创造活动。他们认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论或历史哲学,是以往历史哲学中最伟大的,但它并没有摆脱所有历史哲学的共同弱点,这就是把未来当作实在的东西去推断,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就是把观念的、理想的东西当作了实际存在的东西,这是导致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要解决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需要对它作出深刻的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也只有在深入反思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发展。布达佩斯学派用来分析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异化理论,但他们不像实践派那样把异化理解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而是认为异化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现象。尽管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异化,但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有根本区别,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可以由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去克服,即恢复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位置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使社会主义制度人道化,从而使人得到充分发展。可以看出,布达佩斯学派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观点与 80 年代东欧各国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是相互一致、相互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