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哲学

当代西方哲学,指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和近现代英国经验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美国实用哲学、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延续下来的哲学思想及其流派。主要有分析哲学、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结构主义、科学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其内容涉及语言学、逻辑学、美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广泛的文化领域。当代西方哲学又是当代流行最广、影响其他文化最深刻的哲学,其传播、渗透遍及世界各国。

当代西方哲学有两大主要脉系:英美哲学和欧陆哲学。

当代英美哲学以分析哲学为主导。它创始于 20 世纪初的英国。20、

30 年代在英国迅速发展,出现了逻辑实证主义、日常语言学派等分支。

40 年代,其中心移往美国,与美国的实用主义相结合,生出新的分支。

40—80 年代,英美哲学界涌入不少新哲学思潮,如现象学、存在主义等, 但分析哲学的主导地位始终未动摇,并且不断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成为当今重要的哲学流派。

当代欧陆哲学流派纷呈、此伏彼起,以法国最为活跃。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萨特、梅洛-庞蒂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在法国成为主潮,流行近 20 年。60 年代,法国经济恢复,社会发展稳定,具有情感色彩的存在主义的地位被列维-斯特劳斯、福柯、拉康等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取代。 1968 年以反对人性压抑为主旨的“五月风暴”学潮,冲击了法国知识界,随

② 马尔库塞:《哲学与现实的关联》,《法兰克福学派》,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142 页。

① 哈贝马斯:《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哲学译丛》1979 年第 5 期。

之出现以反对任何唯一性、至上性为特征的“新哲学”、德里达为代表的消解哲学、利科为代表的新解释学等,成为 70 年代以来法国哲学界最流行的思潮。

德国于二次大战结束后经历了 40 余年东、西部分离局面,1990 年统一为一体。分离期间,东部德国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意识形态,属于当代苏联、东欧哲学范畴;西部德国的哲学则属于当代西方哲学范畴。与法国不同,胡塞尔的现象学在德国有深刻影响,并且也影响着法国存在主义。海德格尔、雅斯贝斯的存在主义具有抽象、严谨的德国风格。50 年代末,在海德格尔本体论思想和西方古典解释学基础上,形成了加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本体论解释学,将原来只是方法的解释学发展为一种哲学流派。70 年代以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在继承第一代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上,综合现象学、解释学、语言哲学、哲学人类学等多种思想,提出了关于改变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成为当今德国哲学论坛上影响最大的思想观点。

当代意大利哲学摆脱了战前克罗齐主义和金蒂莱行动主义为代表的新黑格尔主义的绝对主导,出现多元化局面,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科学哲学,以及新托马斯主义、现象学、符号学、解释学共同存在。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在意大利共产党积极推动下取得了深入发展,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和领袖葛兰西所坚持的在革命和历史的辩证法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质的思想,一直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意大利存在主义分为两派:阿巴尼亚诺等为代表的实证存在主义和帕莱松等为代表的基督教存在主义。前者不同意法国存在主义的虚无观点,主张在实证意义上理解人的存在。后者则把存在主义同基督教思想相融合,使存在主义有神论化。意大利科学哲学于 50 年代初经历短暂的新实证主义阶段后转入对科学发展问题的探讨。由于以科学发展史和深厚的具体科学研究作基础,阿伽齐为代表的客观主义科学认识论及整个意大利科学哲学,从 80 年代以来成为国际科学哲学论坛上有影响的流派。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还包括荷兰、瑞典、加拿大等国的哲学。荷兰的体系哲学、逻辑和数学哲学、科学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等,瑞典的乌普萨拉学派,加拿大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等,在国际上都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