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思想历程的解释

阿尔都塞认为,要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就要回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通过反复阅读去发现马克思在文字表述背后的心理过程。他把这种研究方法称作“症候阅读法”,即,如同从病人的病情症候去寻找病因, 通过把握马克思主要著作的文字、概念,去挖掘著作深处的“理论框架”

——无意识结构。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的著作在表述上是一种历史理论,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存在方式是“暗含的”,处在未加理论化的实践状态,要把它挖掘出来就需要以症候阅读法从历史理论的字里行间的“空白”、“沉默”之处去寻找。他所说的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结构方法,即先构想一个理论框架用以指导阅读,在阅读中用马克思著作里的表述去印证这个框架,如果印证合理,这个框架得到了解释,它就可以被认为是这部著作的深层结构;反之,则要修改或重构框架。

阿尔都塞用上述方法分析了马克思 1840 年以后的主要著作,提出马克思的思想存在着“认识论上的断裂”的论断。他认为,1845 年以前的马克思,其著作的理论框架是意识形态式的,即强调理论的社会实践功能而非客观认识功能,在思想的表述上借助他人的概念和观点。从 1840 年到 1842 年借助的是康德——费希特的理性人道主义,从 1842 年到1845 年借助的是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这与马克思在这两个时期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有联系,前一段他反对书报检查、反对普鲁士专制国家,政治观

点上倾向自由主义;后一段则关注哲学与无产阶级结盟以改造人的本质,政治上倾向于地方自治主义。1845 年的马克思,与人道主义基础上的理论发生决裂,从强调理论认识功能的角度全新地阐述思想。表述上使用了全新的概念,如社会结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经济最终决定作用、不同的上层建筑的相对自主性等;并且批判了哲学人道主义理论,把它规定为一种意识形态。1845 年到 1857 年,是马克思完成思想转变后的过渡期,即准备建立系统性理论的阶段。1857 年以后, 马克思达到了理论成熟,其著作以科学结构出现。

阿尔都塞把马克思思想划分为前期受意识形态左右,后期则具有科学特征,是为了说明对马克思主义作人道主义解释的非科学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意识形态的贬低。他把意识形态看成是代表部分人利益的、有政治倾向的非科学的社会“表象体系”,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是一个人思想不成熟的表现。成熟的、科学的思想应当是与意识形态相决裂的、远离现实意识形态影响的。这种主观的区分显然带有偏颇,所以,阿尔都塞关于马克思思想在前期和后期截然不同的看法,遭到许多学者的批评。但他关于马克思思想有一个发展转变过程的观点,还是给了人们很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