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丽艾特

现在只剩下了雪莱孤零零的一个人留在伦敦。他身无分文,无所事事, 生活极度拮据。姐姐伊丽莎白被家里严加看管,无法对他施以援手;表妹哈丽艾特已经嫁给了家乡的一位循规蹈矩的绅士,早将他忘在脑后。幸亏他还有两个妹妹在伦敦的女子学校读书,她们将自己的零用钱节省下来接济这位不幸的兄长,这才使他稍稍摆脱了窘迫的困境。

雪莱因此常常去女子学校。富有传奇色彩的男子总会引起女学生的强烈兴趣。光是因到处散发宣传反叛的小册子而拒不认错,被牛津大学开除的故事就够煽情的了;更何况他还是一个放着巨大财产而不去继承的落难公子呢。而且,他的容貌是那样风流倜傥,潇洒漂亮,足以令女子学校的少女们浮想翩翩。他的周围很快就有了一批认真忠实的听众。其中有一位美丽的少女神情最专注,她就是哈丽艾特·威斯特勃鲁克,后来成为雪莱的第一位夫人。

哈丽艾特那时刚满十六岁,出落得玲珑妩媚,娇艳动人。她家住伦敦, 是雪莱两个妹妹的最要好的朋友。当蒂莫西通过校方阻止雪莱去女子学校时,她就主动承担起为雪莱送钱和糕点的任务。她的父亲是咖啡店老板,这个出身使她在讲究血统和门第的女子学校备受歧视和侮辱;但同时也使她容易接受雪莱的叛逆思想。雪莱的到来宛如五月的春风和阳光,使她感到阵阵和煦的温暖;而雪莱关于人类平等的思想,使她想起自己的遭遇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她对雪莱无神论的思想也极为宽容。她同情雪莱的不幸境遇,敬佩他的聪明才智;对他的英俊容貌也爱慕不已。而雪莱高贵的出身门第和巨量的财富前景,或许对她也有着同样的魅惑。美的事物总是能够激起人的无限怜悯和爱意,而同情也是一种美德。当历经沧桑、心力交瘁的雪莱看到这诸多的美集中于面前这一美丽的尤物,而她对他又是那样温存缱绻、柔情似水时,他怎能不怦然心动,春情荡漾。他们从此开始了亲密的交往。

哈丽艾特与无神论者雪莱密切交往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女子学校。在女性的世界里,小道消息总是以惊人的快速口耳传递。雪莱写来的信被没收了; “好心的”教师也前来规劝告诫;女学生们都在背后窃窃私语,指着她的背影称她是“堕落的贱妇”。深受雪莱思想影响的哈丽艾特,再也不愿在这个充满世俗偏见的贵族学校继续读下去。因此,在暑假过后,她决定不再去学校了。然而,毕生未曾进入上流社会的父亲却指望自己的梦想在女儿身上成真,他逼着女儿回到学校,完成所谓上等教育。痛苦不堪的哈丽艾特想到了此时正在威尔士作客的雪莱。她写信给他,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她在信中发誓,如果要她回到那所学校去终日承受凌辱和歧视,她宁愿自寻短见, 一死了之。

善良的雪莱读到信后非常不安。他知道,哈丽艾特深受自己思想的影响, 因此他有责任对这个少女施以援手。于是,他一边写信鼓励哈丽艾特,要她坚强地面对困境;一边致信她的父亲予以劝导。咖啡店老板岂能容忍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干预自己的家事。他毫不理会,更起劲地逼迫女儿回校复课。哈丽艾特因而再次写信向雪莱求救,表示只要雪莱同意,她就准备同他一起出逃。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一对私奔的恋人中最终的受害者将是女方;她将身败名裂,无以立足。雪莱明了这种可怕的前景。那么两全之策就是先出奔, 随即结婚。可雪莱恰恰是极度憎恶婚姻的。他熟读过《政治正义论》,深受葛德汶关于婚姻是锁链的思想影响。但是,为了拯救他人的苦难,雪莱就是赴汤蹈火也再所不惜,何况是这位他对之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的纯情少女。雪莱在听取了朋友霍格的劝告后,毅然作出决定,与哈丽艾特一起逃离伦敦, 然后即举办婚礼。

1811 年 8 月的一天,雪莱和哈丽艾特登上了一辆驶往爱丁堡的驿车。那时,他俩的年龄加在一起,还不过三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