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的体例

古籍各有体例,我们在阅读时不能忽视。

作者:远古的书一般都不置作者的姓名,如《诗经》三百篇,绝大部分是无名氏所作。先秦以及后来的书名常题某子,其中一些是后人将同一学派的著作汇集到一起,署其学派代表人物的姓为书名。汉代以后,作者署姓名多了,有的连字号、籍贯、官职、封号、爵名和著作方式都标出来,如《曹子建集》署名:“魏陈思王曹植撰”,魏表示年代,陈是封地,曹植曾被封陈王,思是他的溢号。也有的古书署别号。

书名、序和目录:古代的书名有作者自取名,也有后人将单篇汇集成册时加上去的。古人取书名,或取书中有首句二三字为书名;或依书的内容取名;或以字、号、籍贯、官爵、谥号、年代和书室等命书名。古书的序,或写作“叙”,有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也有别人作的序。古书的序原来放在书最后,两汉以后才放在著作的前面。古代的著述最早多数是单篇,当然没有什么目录,后来在编成书时,或校书后就列出目录,一般都放在书的后面。最早一书目录是《周易·十翼》中的《序卦传》,汇总了六十四卦名。最早的群书目录是汉武帝时杨仆整理编制的《兵录》。

篇章:古书有的因内容不尽相同而分内外篇,有的因篇简繁多、或旨趣有别而分上、下篇,还有的因为文章气势不同而分上、中下三篇,如贾谊的

《过秦》。

注释:古书的注释形式很多,各有特点。例如:“诂”就是用当代的语言去解释古代的语言,或用普通话去解释方言。“训”,是用通俗的词语去解释难懂的词语,如《尔雅》有《释训》一篇。“传”,即传述的意思,如左丘明以《春秋》为提纲所作的《左传》,“说”,解释的意思。如《论语》有《齐说》29 篇。“记”,其作用接近传和说,如《五行传记》11 卷。“注”, 就是解释古书,如《吕氏春秋注》。“解”,解释的意思。如《论语》有《齐说》二十九篇。“记”,其作用接近传和说,如《五行传记》11 卷。“注”, 就是解释古书,如《吕氏春秋注》。“解”,分析的意思。如韩非的《解老》。就是解释《老子》一书。“笺”,引申前人的说法称为笺,如东汉郑玄写的

《诗笺》,引申毛公的《诗传》又不与其相杂。章句”,在训释词义之外, 再串讲一次经文大意,如《公羊章句》38 篇。“集解”,即各有说法的总汇,

如《论语集解》。“义疏”,各集解很接近,如《论语义疏》,盛行于南北朝。“正义”,统一整理前人的义疏,盛行于唐代,如《五经正义》。

避讳:古籍中的人名、地名、官名、书名甚至物名,常因避讳而政动, 其避讳涉及的范围广,种类也很多,如唐高祖名渊,有的书改陶渊明为陶泉明等等。其采用的方法,大都以同、同义或近音、近义的字代替,也有用缺笔画或空字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