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歌

民歌是劳动人民为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创作出来的诗歌。它是口头创作,口口相传,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不断给以修改加工。

我国古代民歌有两个兴旺发达时期,一是以《诗经》为代表的周前时期; 二是《乐府》为代表的汉魏六朝时期。乐府诗和《诗经》一样,是由文人到民间搜集,用文学记录下又加工而成。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建立的音乐机关。它的任务是搜集民歌、制作乐谱和训练弹唱人员。后人以乐府所采集的民歌名之为乐府诗。宋人郭茂情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罗乐府诗最完备的书,分为《鼓吹曲》、《相和歌》、《杂曲》、《清商曲》、《横吹曲》和《杂歌谣辞》六类。其中以《相和歌》和《杂曲》为精华所在。主要部分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歌谣,现实性很强,为文学珍品。汉乐府民歌比之汉朝文人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要高明得多。乐府诗对唐代诗歌发展影响很大,白居易称他的诗为“新乐府”,可见其一斑。

南朝民歌大部分存在《乐府诗集·清商曲》中,其中主要是吴声、西曲两类。吴声民歌流传于以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而西曲民歌则流传于以荆州为中心的湖北、湖南等地。现存的南方民歌几乎全为情歌,其代表最高成就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写一个女子对情人一年四秀的不断相思,希望一阵南风能把她的梦想吹到情人所在的西洲。写得感情真挚细腻, 娓娓动人。

相比之下,由于北方长期处于异族统治,社会经济、人民生活、风俗习惯和自然环境与南方大不相同,北方民歌的风格和南方民歌也迥然相异。《敕勒歌》是它的名篇,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更是一篇杰作。木兰的英雄性格和优秀品质,正是中华民族固有精神的集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