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感

所谓“通感”,是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交融。通感的产生取决于人的大脑所具有的机能,比如大脑中能形成各种反映之间的“暂时神经联系”,并能对各种反映作出比较、分析与综合,从而概括其相似、相通的属性。

通感最简单的表现就是“联觉”或“感觉转移”。比如有的颜色引起暖的感觉,有的颜色引起冷的感觉,这是视觉与肤觉的“联觉”。又如听人唱歌,说“嗓音真甜”,这是听觉与味觉的联觉。这种“感觉转移”的现象, 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经验之中。这些大都属于自发的心理活动。

在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训练和运用这种“感觉转移”的现象, 使之达到比较自觉的、高级的通感阶段,即感觉概括。尤其重要的是美感的概括。比如作曲家从天风海涛中听到雄强的怒吼,诗人从风叶流泉中听到幽咽的凄语,这都是从不同的听觉中概括了相似的感受,但这毕竟还都是听觉范围之内的。至于从周信芳的唱腔中感受到渴笔书画的苍劲之美,那就更是打破了视觉与听觉的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作出了感觉经验的概括。所以唐代书法家怀素听喜陵江水声而有悟于书法,就未必不可信。

在文艺创作中,通感主要是作为一种感觉的记忆,渗透在自觉的表象运动之中。具体说也就是“表象的联想”与“表象的转化”。因为有“表象联想”,所以“红杏枝头”才会“春意闹”;因为有“表象转化”,所以“蓝

色的多瑙河”可以在乐曲中变为纯粹的听觉形象。很多优秀的文学艺术家正是由于善于运用通感,才使全然不同的事物形象化合到一起,触类旁通,融万象于一艺。

通感对于艺术欣赏有两点好处。第一,使欣赏中的感觉更为丰富深入。例如一个电影爱好者读了不少诗,能在二者之中作出某种感觉经验的概括, 那么在看一些影片时就可能感觉到诗情;倘若他还懂画,那就又可能感受画意。第二,通感的运用也有助于“一通百通”和“百通一通”。各种艺术究竟有一些共通的东西,你如果对一种艺术真正懂行,就往往会发现它的某些意味、某些规律也会在别的艺术中表现出来;表现形式尽管大不相同,甚至于感觉的途径都不同,但你仍然会得到某些相似或相同的感觉。特别是美的感受。所以精通一行有助于多懂几行,多懂几行也有助于精通一行。例如“气韵生动”为绘画六法之首,假如你在绘画欣赏中能准确地感受它,那就肯定有助于你去感受诗歌、书法以至于其它艺术的“气韵”。反过来说,广泛地感受多种艺术的“气韵”,也一定会有助于你对绘画的“气韵”感受的更深刻准确。

要培养与扩大艺术通感能力,首先要突破一点,做到对一种艺术知之较多和较深,然后才谈得上从其它艺术中得到启发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