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文艺观点

弗洛伊德曾应用他的学说,来解释文学艺术。他把文艺看作是下意识的象征表现,具有梦境的象征意义,文艺的功用在于使读者和作者所受本能、欲望的压抑都得到一种“补偿”,或变相的满足。因此,创作与欣赏都同“白日梦”分不开。他从白日梦来论证创作即是想象。每一个人都会想象,使他在内心深处进行“创作”,从这一点看,普通人和作家是一样的。幻想与现实原有区别,而给人带来乐趣的,则不是真实,而是虚构和想象,至于取得乐趣的手段则是幻想,即“白日梦”。“白日梦”和夜间睡梦一样,是受到压抑的愿望在无意识中得到的实现,因此也叫做愿望的完成。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最主要的是野心和性欲。

鉴于上面的认识,弗洛伊德把文学创作归纳为这样一个公式:“目前的强烈的经验,唤起了作家对早先经验的回忆(通常是孩提时代的经验),这种回忆到现在产生了一种愿望,这种愿望于作品中得到了实现。”他根据这一公式得出结论:“一篇作品就象一场白日梦一样,是幼年时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此外,文学作品也是从幻想开始,以引起激发感情的效果。作家的创作,虽是他的“个人的白日梦”,却也会使读者感到很大的愉快,人们本来由于互相间的种种障碍,对别人的幻想会感到厌恶。但是作家有克服读者这种厌恶心情的艺术技巧:他用改变和伪装的办法使他的利己主义的白日梦性质减弱一些,并在描述自己的幻想时,用“预感快感” 或“有预感力的想象”来刺激读者,使他从更深刻的精神源泉中产生更大的兴趣,也就是可以在作品中享受到自己的白日梦,既符合了“快乐原则”的要求,又可以不必为自己的白日梦而责备自己或感到害羞。

弗洛伊德强调文艺创作的个人动机,并无限扩大了情欲在生活和创作中的作用,企图用性欲的抑制和满足来解释文学艺术现象,结果既抽掉了文艺的社会内容,也取消了人的内心世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弗洛伊德主义的文

艺观点基本上是反理性主义的。但对现代西方文学艺术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的批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和费洛伊德主义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