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几句革命史:“奴隶之国”

俄罗斯帝国是个农民国家,带有世世代代的奴隶制传统。直到 19 世纪后半期——1861 年,才废除了农奴制。在那之前,绝大多数

农民属于自己的主人——地主。血腥的农民暴动不时震撼帝国,但被同样血腥地镇压下去了。于是,这个一望无际的国家,重又处于无权、顺从的状态,一种明智的沉睡状态。

俄国革命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本国的评价是:“奴隶之国,自下而上全是奴隶。”农民像奴隶般顺从,部分是由于在农村占统治地位的古老的土地占有方式——村社。这种方式在西欧已经被消灭。单个的农民并不拥有土地权,土地属于全体农民——村社。村社通过集体方式决定一切。任何一个富有造反精神的个人都融化在这个愚钝、恭顺的集体中。俄国沙皇很珍惜村社。同沙皇一起珍惜村社的,还有头一批革命者。如果说,沙皇从村社中看到了伟大的过去,那么,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这些俄国早期的激进派从中看到了伟大的未来。集体所有制、集体作决定,这些恰恰是使俄国能越过无情的资本主义,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的社会机制。只要让没有文化的农民革命化就行了。需要一批鼓动家——新的使徒。俄国革命者的福音书——著名小说《怎么办?》的作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呼吁道:“让俄国拿起斧头吧。”

这样就出现了民粹主义学说。民粹派相信人民,相信愚钝的俄国农民潜意识中的社会主义。

沙皇和革命者都对。没有村社意识,既不可能有 300 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也不可能有布尔什维克此后在俄国的胜利,虽说革命者同现实的人民的第一次相会结果是悲惨的。

1874 年,几百名年轻人(多半是有钱人家的子弟)搞了假身份证,化名下乡去号召俄国农民暴动。但这种“走向人民”引起的结果是农民的惊恐。这批倒霉的使徒多数被警察或是农民自己抓了起来。

这时,革命思想在知识分子中蓬勃发展。

彼得·特卡乔夫成了俄国民粹派的一个主要思想家。早在 17 岁那年,他还是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学生时,就参加了革命运动,后

被捕,关进彼得保罗要塞⋯⋯过了一段时间,他逃到国外,成了俄国雅各宾党人的公认领袖。在流亡期间,特卡乔夫出版反政府刊物《警钟》。他始终未能回到俄国,在流亡生活中得了精神病,死在精神病人收容所,年仅41 岁。

特卡乔夫发表了一种新的主张。他认为,为了革命成功,根本用不着搞全国的人民起义。革命是少数人的事,一群革命领袖搞一次成功的密谋活动, 就能使革命胜利。他们应当夺取国家政权,然后才去改造已习惯于奴隶般服从的俄国社会,让俄国人民全速奔向社会主义光辉未来。但是,为了光辉的

未来,要消灭大多数居民,因为他们不够开明,会妨碍奔向社会主义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