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音乐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 想素质
门德尔松说过:“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要好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音乐最容易触及人的心灵,我们充分利用音乐的这一特点,挖掘音乐教材中作品的思想内涵,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
我们在每一学期的第一堂音乐课,都安排学生欣赏并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使学生在国歌声中开始新学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结构的日趋完善,他们对“国歌”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有的学生说:我每一次高唱“国歌”都非常激动,心里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全身充满了力量。
-
重视教师的示范在德育中的作用。教师有感情的范唱、范奏,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技能技巧,而且能用歌声、乐声感染学生的心灵,达到以情动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的目的。如教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教师在范唱时,把国恨、激情、斗志等情感融入歌声,从学生的表情上就可发现他们已感受到了民族的尊严,革命的召唤,学生在学唱时就会用激昂的歌声来表达他们激动的心情和奋发向上的革命斗志。此时,教师无须多言,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目的。
-
有对比地让学生欣赏高雅音乐和一些流行乐曲,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来领会什么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净化学生的心灵。儿童和青少年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教师严令学生不准听靡靡之音,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为此,我们每个学期在音乐课中都有意安排一些有对比性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如:在欣赏完《黄河大合唱》后,再放一段《新鸳鸯蝴蝶梦》, 让学生讨论听了这两首歌曲后的不同感受。通过“听”“想”与“说”,学生就会深刻领悟到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在在艺术性、思想性上的区别。
孟子曾说过:“仁言不如乐声之入人深也。”音乐比人言能更深刻地影响人心,音乐可以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格要求。利用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