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唱教学
- 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在进入合唱训练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步骤,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对于两个声部的旋律,一般要让学生先学低声部,因为高声部往往是主旋律声部, 比较流畅,而低声部旋律的流畅性却差一些,难学、难记。在学一首新歌之前,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而儿童学习的特点又是学得快、记得牢,根据这一特点,应采取“先入为主”的方法,趁学生还未接受高声部旋律之前, 先让他们接受低声部训练,这样,他们同样会感到一种新鲜感。
合唱教学一般采用视唱法,即指导儿童分声部先后作识谱练习,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每次练唱要用较慢速度,力求连贯、完整。识谱练唱方式要多种多样,避免单调乏味而致学生疲劳。演唱时不要急于填词,先要求学生将两个声部都唱会,然后进行声部练习。在分声部练习时要着重指导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除音高、节奏唱准外,应注意正确的分句、气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然后,用哼鸣来合唱,这样既可减少填入歌词后的音准问题,又可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容,表现意义、音准。各声部的旋律掌握后,就进入填词演唱阶段。合练时,在教师指挥下用轻声、慢速演唱, 教师在指导儿童练唱时用心审听整个合唱效果。
- 歌曲的艺术处理
每首合唱曲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都要进行艺术处理。
合唱歌曲的艺术处理较齐唱更为细致复杂,要求也更高一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各声部本身声音的整齐、统一,是合唱整体谐和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应要求音准、节奏统一,演唱方法(呼吸、发声、咬字吐字、连音、非连音、断音唱法、分句、停顿及换气等)的统一及音色的融合。(2)合唱中各声部所处地位与功能不同,应做不同处理。一般说,应在均衡协调的基础上,突出占主导地位的旋律。其它辅助性旋律相对地要弱一些。但各声部线条应当清楚。(3)合唱音准的技术处理比较复杂,如何取得两声部相互结合时声音的和谐,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如根据调式音阶的特性及各种音程的特性进行专门练习,重点解决合唱音准上的个别难点等。(4)深入分析作
品的题材内容、结构特点及风格,使儿童充分理解作品,自觉地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与表情歌唱。
合唱教学不单是要让学生唱会一个声部或唱会一首歌,而是要通过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发展和声思维,提高合唱技巧和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要将所有声部的旋律都掌握,只有在两下声部都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做到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总之,合唱教学对于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有表情地歌唱可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他们的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提高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通过合唱还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进团结,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