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额对联的用意

我国城乡旱有贴对联的习俗。每逢节庆和其他喜事时贴红对联,遇有丧事时贴白对联。在莆田和福州一些郊县,贴红对联时并非全红,而是红白相间,即在红联顶多一截白额。

这种红白相间对联习俗的形成,与明末清初的抗清斗争有关。十六世纪中叶,清军入关入主中原,不久南下统一中国。他们在统一中国过程中强迫汉族人民改变原来的习俗,男子都要剃发留辫子,下令十天内实行,否则要办罪,叫做“留头不留发”。对这项政策,民众不服,年轻力壮者纷纷投靠郑成功,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郑成功收复台湾,并以台湾为基地继续抗清。清政府为了消灭福建沿海的抗清力量,采行迁界政策,下令在海边三十里内的居民一律迁到内地,把那里的房屋和其他建筑全行烧毁,片木不许下水, 他们想以此把在台湾的郑成功队伍困死。而对沿海居民,不愿迁界的亦加以屠杀。由于滥杀无辜,造成哀鸿遍野,福建沿海一带到处可见办丧事,到处可见贴白对联。时值过春节,清政府为了粉饰太平,下令家家户户都得贴红对联,以示欢庆节日。为了强迫民众执行这命令,福建当局还派兵以杀头相威胁。莆田一带百姓迫于无奈,只好遵旨行事,贴上红对联。人们在贴红对联时有意让原来的白联留下一截,既表示对死者哀悼,也表示对清政府的反抗。

这种留白额的红对联,开头只见于少数家庭,后来备家争相仿效,久了成为习俗。如今在莆田一带凡贴红对联,额头都有一截白的,也有浅黄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