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古刹广化寺

坐落于莆田市西南郊凤凰山的广化寺,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初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 年),开山祖为金仙禅师,因而初名“金仙院”。隋初开皇九年(589 年)由无际禅师募资扩建,改名“金仙寺”。唐景云二年(771 年),唐睿宗赐名“灵岩寺”,并命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写寺匾。灵岩寺因而名重一时,成了八闽一大丛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 年)改名广化寺,这寺名后来一直沿用下来。广化寺改名后三年,宋廷在莆田设置地方政府称“兴化军”,所以民间有“未出兴化,先有广化”的说法。

宋代是广化寺鼎盛时期,时广化寺周围共有十座大院和小南山、天马岩、东塔寺、法海寺等一百二十座庵堂寺院,僧尼达千余众。香客如云,山门若市,一派繁荣景象。元朝初年,广化寺遭火,一落千丈。到了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广化寺又得以重建,恢复原貌。此后又经过多次的重建和扩建。

现在广化寺的建筑群,有的是清光绪八年(1882 年)重建的,有的是光绪十六年(1890 年)依旧制重修的。

近几年,广化寺又进行了全面的整修扩建。整个布局以照壁、牌坊、山门、放生他、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藏经阁)、祖堂(上为卧佛阁) 为中轴线,坐北向南,金碧辉煌。两侧翼建有宽敞的百柱廊庑,把整个建筑群连成一体。左厢为卧佛阁旁的功德堂、溪声阁、水云乡、尊客堂、伽蓝殿、五观堂以至钟楼;右厢为卧佛阁旁的般若堂,看山楼、方丈室、烟霞窟、祖师殿、学戒堂以至鼓楼。左上方建有观音阁,内供一尊身高八米的观音像; 右上方建有小南山地藏殿。放生池左右两侧建有四座五百罗汉堂。整个寺庙主体突出,层次分明,布局匀称,错落有致,典雅古朴,表现出闽南古庙建筑的风格。

对于一些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和古迹,都已修复。寺前东侧的释迦文佛舍利塔,系宋代所建,五级八角形,高三十米,塔室空心,内壁嵌有石阶,供游人登援,外壁和迭层间的浮雕佛像、双头羽人、飞天伎乐和花鸟图案,精致美观。塔檐仿砖瓦雕刻,其建筑艺术为八闽少有。

如今广化寺的法事活动已恢复,晨钟暮鼓,保持着古丛林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