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水上的“科题”及其习俗
“科题”或“曲蹄”,是过去人们对闽江水上疍民的贬称,如今称水上居民。疍民居住于闽江支流水上,约 5000 户,三万多人。
历史上的疍民以船为居,以渔为业,浮家泛宅,逐潮往来于闽江上,随处栖泊,极少结庐岸上,他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终身劳苦,难求一饱,平时“破船挂破网,常年江上飘,三代祖孙住一舱,半年粮食半年糠”。流传于福州一带的儿歌,唱出了他们的苦难生活:“科题仔脚弯弯, 打死难见官,起盾(盖房屋)不许基落地,穿鞋不准拉后单(后跟)。”他们大部分人从事“讨小海”,即在江上海边捕捞鱼虾,以与岸上民众换些粮食、蔬菜。每到农忙季节,他们中有的上岸打短工,有的拾稻穗,扫谷粒, 掘遗薯,以补贴食粮之不足。过年过节时,常有人上岸为富家洗刷房子家具等,赚些工钱。有些疍民,把船开到交通不发达的地方,从事水上运输,运货渡客;也有些疍民,服务于洋人办的企业,为洋人贷船转运、搬运贷物。总之,他们的生计全都在水上。
疍民生活于闽江水上,平时吃、住活动全在自己的船上,晚上睡舱铺, 吃饭无桌椅,客人来在船舱盘曲而坐,“曲蹄”即由此而来。他们以船为家, 一家数代同居一舱内。有的因人口增加,一船住不下,便把破船抬到江岸避风地方或在滩涂上潮水涨不到的地方,把旧破船抬到用几根木头为基的架子上,供全家人居住,叫“连家船”,岸上的人多不愿让他们在岸上买地建房, 怕“风水”会被他们分去。他们长期只能生活于水上,至多在水边搭起“连家船”。
由于长期生活于水上,在生活习惯方面,他们与岸上人不尽相同。
其一,婚俗。他们的结婚多在水上船中进行。结婚新娘不坐花轿,或由男方备船把新娘接去,或由女家用船把新娘送到男家船边,再由媒婆或长辈扶掖过船。这种婚俗在岸上人有一种说法:“科题仔爬过船”。婚礼一般都比较简单,不像岸上那么讲排场讲阔气。
其二,岁时习俗。大多与岸上居民相同,但有自己的做法,最突出的是春节时一些活动。春节时他们也都在船上贴春联,以示志喜,由于船上地方小,他们多贴四方形的春联。春节活动中,有一种叫“讨吉祥”的,与岸上大不相同。讨吉祥,在他们也叫贺年,即正月初三日后,他们穿着新衣,到岸上居民人家讨些钱或别的东西,钱物不在多,表示意思即可。通过讨吉祥, 以期分享陆上人家的风水,图个吉利。这种讨吉祥的来因,据说最早系他们中一些人因妻女被岸上富有之家所霸占,平时常思念,利用过年时上岸与被霸占的妻女相会,其妻女不忘旧情,每多偷偷将金银包于年糕或其他物品中相赠送。为了不让人家知道真相,他们在会妻女的同时,也到别的不相熟人家随便要些什么,讨些吉利,久之成俗。
其三,忌讳。置民的忌讳颇多,举其要者,如:吃东西时,特别吃鱼时忌翻覆吃,忌将汤匙翻过来放。又如,他们忌说退,每当需退时,一定要说成进。再比如,他们忌从船头走过,因为旧日在船头容易见到“水马”(水上漂尸)。这些多半与他们水上生活有关。
关于闽江水上胃民的来源,说法诸多,从他们崇蛇习惯看,最大可能是福建原居民闽越族的后代。或说他们原住岸上,晋唐时北方移民到来,被赶到江上住。
除了闽江和闽江支流上的疍民,其他如福安沿海一带,莆田、泉州沿海一带,厦门、漳州沿海一带,都有相当数量的水上居民,其生活习俗也与闽江疍民差不多,只是语言不相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