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亭,天理昭昭处
离漳州城南 12 公里的九龙岭下木棉村,有一古庙叫木棉庵,庵边有一亭子叫木棉亭。木棉亭是一座长方形的八角石亭,配以花岗石台阶,显得壮观。石亭上有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立的“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十个大字,亭的两边石柱上刻有“为天下除奸,明春秋大义”的对联。亭后有一诗碑,上刻有明人写的一首七绝古诗:
当年误国岂堪沦,窜逐遐方暴日奔; 谁谓虎臣成劲节,木棉千古一碑存。
对联和诗,歌颂了郑虎臣,鞭挞了贾似道。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台州人,南宋制置使贾涉之子,不学无术且品行不端,因其姐贾玉华是宋理宗皇帝的宠妃,使得他官运亨通,三十多岁便高登丞相位,权势值赫。贾氏贪生怕死,祸国殃民,其罪恶特别表现在两次对蒙古军的作战上。一次发生于开庆元年(1259)九月,蒙古忽心烈南征,鄂州(武昌)告急,贾似道以丞相职统军前往解救,不战自退,暗中向蒙古军求降,答应割地纳贡。忽必烈因内部争权,自动撤军,贾似道谎报战功,昏庸的理宗皇帝不加审察,御诏褒奖,并令入朝。贾氏入朝后暗下毒手,害死左丞相吴潜,自己独揽朝政。另一次是恭帝德祐元年(1275 年), 忽必烈再次南征,贾似道被迫出兵,鲁港(芜湖附近)一役,宋军全军覆没, 贾本人孤舟逃扬州。朝野大哗,大臣纷纷上疏弹劾,要求杀贾。因秉政的谢太后曲意庇护,贾只受降职处分。但众怒难平,朝廷只好将他革职流放海南崖州,派人监押贬所。郑虎臣欣然请命,监押贾氏。
郑虎臣字景兆,武举出身,一家屡受贾似道的陷害,自己也曾被寻隙充军,后遇赦,当会稽县尉。他奉命监押贾似道,立志为民除奸。一路上,他首先遣散了贾似道的侍妾十余人,并将贾似道的轿盖撤去,让贾暴晒日中, 同时不断痛斥贾祸国殃民的罪行,多番讽示贾自杀,但贾厚颜贪生,不肯就范。到了漳州木棉庵时,郑虎臣再也无法容忍了,毅然拔刀对贾说道:“吾为天下杀似道,虽死无憾!”遂杀贾氏于粪坑边,让这奸贼遗臭万年。
传说,谢太后为包庇贾似道,曾派人持赦书追赶郑虎臣。差官赶到离木棉庵不远的小桥时,不小心连人带马跌下了桥。待他爬起来赶到木棉庵时, 贾已人头落地,差官叹曰:如不跌马,贾可救。因此人们将该桥称为“跌马桥”。
郑虎臣为民除害,大快人心,在闽东人们称他为福安三贤人之一。在福安柏柱洋的洋头村,如今还可见到郑虎臣的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