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赵家堡

漳浦县湖西乡硕高山下,有座赵家堡,俗称赵家城,距漳州市区九十公里。赵家堡布局立意,处处怀赵宋皇室之旧,取汴京古建筑之风,遗存文物丰富,各类构建犹存。

赵家堡先是宋王朝末代皇族闽中郡王赵若和(赵匡胤之弟匡美之第十世孙)流亡避难隐居的场所,后建成为古城堡。

赵家堡由外城、内城和完壁楼三个部分组成,占地一百三十九亩。外城周长 1200 米,高 6.3 米,系条石砌基的三合土墙,建有四个城门楼,东门横石匾镌刻“东方矩障”,西门镌刻“丹鼎钟祥”,北门镌刻“硕高居胜”, 门外筑有瓮城。内城周长 222 米,高 6.2 米,占地六亩,宋代特点的夹墙依稀可见。完壁楼位于内城,系赵家堡的主体部分,是一座三层四合式建筑, 取意“完壁归赵”。楼的周长 88 米,高 13.6 米,占地 400 平方米,内共分

33 问,第一层 10 间,第二层 9 间,第三层 14 间。天井中有地道通到城外。整个建筑是聚居住宅与防御工事的结合体。第一层正厅陈列有宋代十八个皇帝的画像。

外城里的主要建筑是赵家府第,俗称“官厅”,共五座,每座五进 30

间,共 150 间,占地 7263 平方米,最后进为二层楼俗称梳妆楼,系内眷宅。

府第前有一条石板道,宽 3 米,长 128 米,石板道外有一广场,面积 1030 平方米,广场上面有石旗杆底座两处。广场前面有内外两口荷花池,池中石桥横跨,名曰“汴派桥”。古桥水榭掩映于翠竹绿林间,倒影于碧水微波之中,幽雅别致。

府第后面是庭园遗址,有一块花岗岩匾,正面有明代书法家张瑞图写的“松竹村”三字,背面刻“硕山”二字。庭园靠近西城门有一座“聚沸宝塔”, 小巧玲珑,七级,各层四面有佛龛,每龛都雕塑有佛像,共有二十尊,形态各异。而塔边原有佛寺,今已不存。

荷花池的西边还有一块“墨池”碑刻,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手迹。传说,米帝知无为州军时,夜在衙里吟诗作画,因蛙声之扰而止,以砚投之, 蛙声止而池水黑,因此他写“墨池”二字镂刻于石,时久而埋入士。赵若和第九世孙赵范于明万历甲戌(1574 年)任无为知州时,偶见“墨池”石刻, 拓印带回,后由其子赵义拓卷镂刻于碑,竖于外池之畔。另在碑刻和汴派桥间有一禹碑,又称峋嶙碑,篆书高古,记载大禹治水功绩,或说全国同类碑记只存三处。

在北门与东门中间有一座庭院,系赵义所建。赵义号辑候,故名“辑卿小院”。院中有假山、石笋、石桌、石凳、八角井,小院外有“读书处”石刻三字,是闲暇憩息之处。

在赵家堡的东侧,是土木结构的祠堂,有史堂、惠堂、志堂和忠堂,俗称四堂。

赵家堡经过十多年的修复和经营,现已具相当规模,已引起国内外旅游者和研究者的兴趣。

漳浦县古城堡寨多达五十二座,单湖西乡方圆五里的平野上就有三座, 即赵家城、诏安堡和新城(蓝廷珍府第),人称“五里三城”,堡垒相望, 雉堞相连,可谓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