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提线木偶戏和答嘴鼓

木偶戏是我国特有的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木偶的种类繁多,保留至今的主要有提线木偶、掌中木偶和杖头木偶。其中提线木偶流行于泉州,掌中木偶流行于漳州,被称为福建省并蒂开放的两朵奇葩。

提线木偶戏也称傀儡戏或嘉礼戏,由唐末王审知入闽时从中州带到福建,是一种“上弄下”的表演,由演员在幕后通过悬线牵引操纵,使那些无生命的小木偶灵活自如地活动起来,惟妙惟肖,不但模仿人们的动作,而且美化人们的动作,给观众以艺术美的享受。

提线木偶由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构成。头是用刀刻与彩绘而成,舍子用毛发编结起来,发式多样;头像多是采用三段并合而成,既能活动又大胆夸张,最重要的在于弥补肌肉不会动的不足;躯干分为胸部和臀部两段;手掌和足趾亦是木刻的,手掌分为文掌和武掌两种,脚趾分为赤脚、靴脚、旦脚三种。

木偶戏的木偶形像一般通过十六~二十四条基本提线,多的达三十多条提线牵动,活动自如,动作灵活逼真。当然提线愈多,表演难度也就愈大。提线木偶的音乐称“傀儡调”,采用闽南地方剧种音乐,其主旋律与南

曲相近,但节奏比南曲明快,唱腔高亢、朴实。主乐器为唢呐,富有地方特色。

闽南地方曲艺答嘴鼓,也叫“触嘴古”或“拍嘴古”,“触嘴”即为斗嘴,或舌战,“古”即故事。触嘴古就是两个人互相戏谑而凑成的有趣故事。还因这种触嘴古用对话形式且语言节奏性很强,故在漳州一带也称为“答嘴歌”。

答嘴鼓是由“念四句”发展起来的。念四句早在宋代就有了。这念四句就是“四句联仔”。在念四句基础上,以幽默、诙谐、滑稽、风趣的手法, 给人以美的感受。

也有人把答嘴鼓称为闽南话的相声,有些道理。但它和相声不尽相同。首先,相声除了对口,还有单口和多口的,而答嘴鼓则只有对口的。其次, 相声在文字上属于散文体,答嘴鼓则一律是韵文,严格要求句句押韵。再次, 相声靠诙谐语言来引得观众发笑,而答嘴则主要靠风趣和押韵的语言来吸引听众。

答嘴鼓是一种喜剧性的民间说唱艺术,为闽南民众所喜闻乐见,也很受台湾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