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震荡的基本原因
——试观流民与“盗匪世界” 一、“盗匪世界”
如前所述,流民不仅是农村经济衰退的产物,也是社会振荡的产物。而流民的大量抛向社会,不仅加剧了农村经济的衰退,同时更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正如向云龙所言,“中国社会混乱的原因与农民失业,极有关系”, “失业者愈多,社会混乱愈烈”③。近代中国社会所以长期动荡不安,与流民众多大有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流民是近代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基本原因,他们原本就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④。在这里,我们试着对社会混乱的引发源——“盗匪世界”——进行一些考察,也许能够更好地昭示流民与社会振荡的关系。
中国自古盛产盗匪,匪多为患,一直为一大社会问题。盗风之炽,向为世界列国所不及。“吾国盗贼多于他国,久为外人所诟病,致谥之曰盗贼国”
①。进入近代,匪患趋烈,盗贼横行,明火执仗之徒,鼠窃狗偷之辈,多如
牛毛。如东北“至光绪甲辰日俄战役以后,东三省乃始成为胡匪世界”② ; 豫西山箐丛密,宛、洛之交,尤号盗薮,“盗之群曰刀匪,其魁称杆子首, 名者以十数”,光绪时洛阳张黑子、汝州董万川、南阳王八老虎尤慓悍,“豫中吏治不修,政敝民困,贫者从盗以为生,富者奉盗以苟存,白昼剽劫,掳人勒赎,固莫敢谁何也”③;江苏久为安庆道友所扰,安庆道友者,“其名目始于安庆帮之粮船。嘉道间,惟粮船过境时,其党必上岸滋事,或盗或窃, 无恶不作。在后粮船停废,其族无以为生,即散处各州县,名曰站马头,萃聚亡命,藐法殃民。初犹淮海一带,千百成群,今则蔓延江南北郡县,无地无之。立字派,别尊卑,逞凶肆恶,结为死党。初犹无业游民刑伤匪类当之, 今则居然武庠中之举秀,仕途中之子弟,衙署中之差役,愍不畏法,自以为雄,乐居下流,毫不为怪”④。他若湖南盛出土匪,人所共知,浙江、福建沿海海盗充斥,亦久著恶名,云云,不一而足,最高统治者因“寇贼横行”, “酿成事端”,靡饷劳师,剿不胜剿,诛不胜诛,而深感焦虑⑤。
进入民国时期,政局日非,江河日下,各地匪情,愈演愈烈,竟至于遍
③ 向云龙:《红枪会的起源及其善后》,《东方杂志》第 24 卷第 21 号,第 39 页。
④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66 年版,第 8 页。
① 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中华书局 1986 年版,总第 5292、5331 页。
② 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中华书局 1986 年版,总第 5292、5331 页。
③ 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中华书局 1986 年版,总第 5323 页。
④ 《申报》光绪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⑤ 《光绪朝东华录》(五),中华书局 1984 年版,总第 5606 页。
全国无一省没有盗匪的,一省之中,又无一县没有盗匪的,一县之中,又无一乡镇没有盗匪的。在“盗风之盛,甲于各省”的河南,“地方扰害既穷, 大家相率为匪”①,民国初年,不仅涌现出像白朗、老洋人、樊钟秀一类名躁一时的匪首,而且土匪扰害殆遍全省每一寸土地,“全豫百零八县,欲寻一村未被匪祸者即不可得”②。在山东,“为土匪者,不计其数”③,据报载, 仅东昌一带就有“土匪一万余人,匪首三百余”④ 。他如峄县史殿臣,匪众2000 余人;金乡范玉琳,匪众 7000 余人;蒙阴于三黑,匪众 6000 余人;滕
县郭安,匪众 4000 余人;禹城顾德麟,匪众 2000 余人,濮县匪徒不下 4000 人⑤。至于刘黑七、孙美瑶、毛思忠之匪,更是臭名昭著,尽人皆知。在湖南,“平地高山,遍地皆匪”⑥,其中湘西土匪久著盛名,据《军史资料》 1988
年第 1 期所载,湘西永顺地区就有土匪 96 股 3 万余众,沅陵地区 42 股 2 万
余众,会冈地区 49 股 3 万余众。可见匪势之盛。在河北,“该省充当土匪者,有五百万之众”⑦,这就难怪“大小股之土匪,几可在河北的每一县中见到,甚至连天津、北平附近之村庄也有被土匪占去者”⑧。在陕西,“破产的贫农为侥幸免死起见,大批地加入土匪队伍;土匪的焚掠,将富饶地方变成赤贫,转使更多的贫农破产而逃亡”⑨。在滇黔二省,“兵乱无已,土匪如毛,平时农民出入田间,已虞抢劫被架,殆至收获之时,更虑横遭掠夺。滇东黔西各县农民,为自卫计,有荷枪入田耕作者,然此尚系就匪患较轻之地言之,若夫股匪盘据之区,则虽有极肥沃之土地,亦只能任其荒芜,无人敢出而经营,言之诚可慨也”①。在广东,“兵匪遍地”,只雷州地区当土匪的人数,就有 3 万之多②。在四川,“为冻馁所迫之饥民,加入土匪群中, 日甚一日。虽西北二十余县目下不在战区以内,而匪焰之甚,拉人索财,抢掠焚烧,各县人民几无宁息之日”③ 。淮北地区更是著名的匪区,“农民流而为匪者极多,徐州一带,所以成了著名之匪区”④。此外,青海的马步芳
① 陈正谟:《各省农工雇佣习惯及需供状况》,南京中央文化教育馆 1935 年版,第 69 页。
② 《晨报》1921 年 1 月 20 日。
③ 朱新繁:《中国农村经济关系及其特质》,上海新生命书局 1930 年版,第 305 页。
④ 《时报》1918 年 7 月 17 日。
⑤ 《时报》1918 年 4 月 8 日。
⑥ 韦东:《湖南溆浦县的农村经济概况》,《中国农村》第 1 卷第 2 期,第 69 页。
⑦ 朱新繁:《中国农村经济关系及其特质》,上海新生命书局 1930 年版,第 299 页。
⑧ 顾猛:《崩溃过程中之河北农村》,《中国经济》第 1 卷第 4、5 期,第 11 页。
⑨ 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资料》(下),台湾华世出版社 1978 年版,第 812 页。
① 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资料》(下),台湾华世出版社 1978 年版,第 972 页。
②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人民出版社 1953 年版,第 184 页。
③ 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 2 辑,三联书店 1957 年版,第 648 页。
④ 润之:《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向导》周报第 179 期,第 1871 页。
匪,甘肃的马仲英匪,内蒙的巴布札布匪,以及闽浙的海盗,江浙太湖的“湖匪”,东北的马贼等,都猖獗已极。总之,东西南北中,盗贼如毛,尽管谁也无法精确统计出近代中国究竟有多少土匪,但匪患剧烈,人所共知,正因为如此,近代中国几乎被说成了一个“土匪之国”、“盗匪世界”⑤。